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于7月4日美国独立日正式宣布成立新政党“美国党”(The American Party),宣称将“把自由还给人民”。此举基于其在社交平台X发起的民意调查结果——超过120万用户参与投票,65.4%支持成立新政党,支持率约为反对者的两倍。
马斯克在声明中尖锐批评美国现有政治体制,指出:“当国家因过度支出和贿赂而破产时,公民实际生活在一党统治下,而非民主制度。”他强调,新政党旨在打破民主、共和两党垄断的僵局,代表“被忽视的80%中间阶层”的利益。
与特朗普彻底破裂
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联盟因“大而美”法案彻底破裂。该法案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直接冲击特斯拉核心利益,同时新增约3.3万亿美元财政赤字,被马斯克斥为“劫贫济富”和“财政自杀”。特朗普签署法案后,马斯克立即启动建党程序,称此为“对人民诉求的回应”。
作为全球首富(身价约4000亿美元)和X平台(原推特)所有者,马斯克拥有庞大社会影响力。其建党主张此前已获两次高支持率投票:6月初首次投票中,80%参与者(约450万人)支持新党;7月4日二次投票支持率仍超80%。新党规划聚焦争夺关键议席(如2-3个参议院席位、8-10个众议院选区),通过左右争议法案投票重塑政治格局。
挑战与争议并存
美国“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严重阻碍第三党发展,这是美国体制性障碍。历史上第三党最高得票率仅27.4%(1912年),且从未赢得总统选举。共和党策略师警告,新党可能分裂保守派选票,反而助力民主党。
同时,此举可以出现利益捆绑风险。马斯克商业帝国(如特斯拉在华业务、星链军事化)可能引发外交政策矛盾,且其南非出生身份限制其参选总统资格。
俄欧抛出橄榄枝
俄罗斯与欧洲迅速抛出合作橄榄枝。俄航天机构前负责人邀马斯克“来俄创新”,欧盟则鼓励其扩大投资,凸显事件对全球政经格局的潜在冲击。
雪城大学教授格兰特·戴维斯·里尔(Grant Davis Reeher)指出:“马斯克需跨越数十年固化的政治结构,而非仅靠网络声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张腾军则认为,此举更多是“对共和党的威胁”,实际落地仍需长期博弈。
【延伸阅读】
“大而美”法案核心内容:延长特朗普2017年减税政策,豁免小费及加班工资税收,但被批“加剧贫富分化”,未来十年或使美国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马斯克政治人设:主张AI优化政府支出、削减2万亿美元财政浪费,推动新能源与太空创新,吸引年轻选民却疏远传统劳工阶层。
历史第三党教训:1992年罗斯·佩罗获19%普选票但零选举人票;2020年杨安泽“前进党”未能突破两党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