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重庆市开州区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传来消息,开州将以建设重庆中药城为契机,力争到2027年中医药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力打造西南地区中医药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开州素有“中国木香之乡”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中医药大区。这里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1800余种中药材,黄连产量占全国12%,木香产量更是占到全国的40%。近年来,开州区委、区政府将中药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如今,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吸引19家企业入驻,17.8亿元资金注入中药材产业,新增药材种植1.3万亩,实现了从“一棵药苗”到“中药片制剂(颗粒)”的全产业链发展,产业综合产值超过60亿元,带动6.3万农户增收,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
开州建设重庆中药城可谓基础雄厚,目前全区中药材在地面积位居全市第一,道地药材市场交易额占大三峡大秦巴区域的三分之一。
据介绍,重庆中药城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启动,总投资约45亿元,分三期实施。项目规划为“36亩商务区+600亩交易集散中心+全域GAP基地+5平方公里医药产业园”的布局,将着重探索“中药材+”融合发展模式,培育涵盖中药农业、医药加工、科创商务等在内的中药材产业集群。
首期重庆中药城商务区位于竹溪高铁站片区,将于2027年完工。届时,这里将建成中医药企业总部、科研研发中心等,成为中药城的核心枢纽。到2030年,还将建成交易集散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园及初加工基地,实现中药种植面积逾80万亩,2035年重庆中药城将全面建设完成。
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州打出了一套产业发展“组合拳”。在品种培育上,聚焦“4+4+N”特色优势品种,以木香、黄连等4大道地药材为主导,杜仲、黄柏等4种木本药材为重点,淫羊藿、川党参等区域特色药材为补充。同时,实施百万亩秦巴药谷培育、百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等“十大行动”,并依托“中国厨师之乡”的优势,通过“开州金厨带精品”行动推动药膳产业化,目前已研发120余道药膳菜品,助力药膳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此外,开州还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的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指挥部,拟出台“黄金政策二十条”,从种植端、加工端到金融端等给予全方位支持。多家金融机构为中药材产业整体授信5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落实“五个一批”工作机制,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未来,开州将依托重庆中药城,努力成为大三峡大秦巴中药产业和交易集散区、辐射渝川陕鄂的中药材优势产业核心区。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