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大學聯招日前放榜,多位狀元及尖子學生入讀醫學院。就有意見指港大醫學院連續10年收生未達到「75%醫科學額經大學聯招取錄」的承諾,該院院長劉澤星近日接受電視節目專訪時回應指,有關比例數字於今天已不合時宜,又指實際文憑試收生人數並無減少,強調會擇優而錄。另就醫院管理局早前公布聯同港大、中大醫學院推出雙軌發展途徑,讓有志參與教研工作的醫生可同時在醫管局和指定大學任職,劉澤星相信新措施有助醫生專業發展,提升醫療水平。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近日接受節目《大鳴大放》專訪,根據港大醫學院節錄的訪問內容, 劉澤星指港大醫學院今年從多元渠道錄取優秀的學生,他相信多元交流能孕育更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同窗之間相互提昇。
被問及今年收生在本地生與非本地生的比例,劉澤星指醫科是專業學科,在大學聯招框架下也屬本地課程,當中超過九十多個百分比都是本地生,只有零星的優秀外來生。對於坊間一直指港大醫學院聯招收生比例未達75%的「承諾」,他直言這說法是十多年前由前任院長提出:「隨著社會轉變,不斷著眼於當時的比例數字,在今天已經不合時宜」。
劉澤星解釋,12年前他還是港大醫學院副院長時,文憑試的考生數目有7萬多人,時至今年卻只剩4萬多人,「而當年港大醫科生學額只有210個,今年已增加至300個。」 實際收生人數方面,他分享今年錄取的文憑試考生數目共201人,包括170名經聯招取錄學生,及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SNDAS)的31名學生,佔整體比例為67%。若按2012年的學額210位計算,要達致75%聯招收生,即要錄取157名文憑試考生,因此他認為並不存在坊間所說的「收少了DSE學生」。
港大醫學院於社交平台補充指,修讀醫科是相當困難及刻苦的過程,培訓醫科生亦涉及龐大社會成本,所以醫科錄取的每位學生,必須具備足以應對課程的優秀學習能力,並抱有終生與病人同行的覺悟及仁德,認為著眼點不該是計較從何種渠道收生,又強調醫學院絕不可能為了遵從過往不合時宜的數據,而犧牲學生質素。
談及醫院管理局早前公布聯同港大、中大醫學院推出雙軌發展途徑。劉澤星在節目中提到,醫生掌握科研有助提升醫療水平,他們可按需要彈性分配臨床和教研工作。他又提到,醫管局有7,300多名醫生,而兩間大學醫學院加起來只有300多名醫生,「我們拉過去也拉不了太多」,相信不會影響醫管局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