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經濟部貿易處、國家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共同舉辦的「助力內地優質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交流會」昨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本次交流會聚焦香港與內地農產品貿易的關鍵環節,吸引了約100名來自內地和香港的採購商及供應商協會代表參與深入討論。與會者表示,近年內地農業科技、冷鏈物流及標準化生產水平顯著提升,優質農產品「走出去」的意願強烈。內地與香港可探索「前店後廠」及「內地生產+香港增值」的合作模式,既能滿足香港的民生需求,又能推動內地農業升級和國際市場拓展。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周強表示,香港擁有近750萬常住人口及每年數千萬訪客,龐大消費需求使香港九成以上基礎農產品依賴進口。內地作為香港的「肉菜基地」與「後方糧倉」,長期為香港提供穩定、優質的農產品供應。而內地對港農產品供應不僅是商業行為,更承載歷史傳承的政治任務。自上世紀60年代起,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開通的「三趟快車」,成為保障香港鮮活食品供應的「生命線」。至今,內地對港農產品供應始終秉持「充足、穩定、安全、優質」的原則。
周強續說,內地擁有廣袤農業資源與多樣化氣候條件,生產大量優質農產品,如江蘇大閘蟹、秦川牛肉、湖北雞蛋、寧夏菜心等,深受香港市場歡迎。近年內地農業科技、冷鏈物流及標準化生產顯著進步,優質農產品「走出去」意願強烈。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成為內地農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的理想平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攝
周強指出,香港消費者對高品質、綠色有機食品需求旺盛,餐飲業擅長將內地食材轉化為高端產品,提升附加值。內地與香港可探索「內地生產+香港增值」的合作模式,既滿足香港民生需求,又推動內地農業升級及國際市場拓展。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及「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兩地農產品合作將迎來更廣闊機遇。
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彭廷軍表示,內地各地獨特的水土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特色農產品,這在全球難以比擬,構成內地農業的重大優勢。香港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定位,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既擁有龐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也是內地優質農產品走向國際的重要窗口。
彭廷軍提出「一、十、百、千」目標,確保每一家參展團滿載而歸;推動超過10個內地明星單品進入香港連鎖商超採購名錄;協助超100家企業與國際採購商建立初步合作關係;力爭平均每家企業達成超1,000萬元的意向簽約。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攝
本次活動上,香港採購商及渠道商報名踴躍,採購意向金額超過7億港元,涵蓋優質包裝食品、冷凍肉類、菌類、海鮮產品、米麵製品等多個品類,充分反映香港市場對內地優質農產品品質的高度認可與期待。活動現場還見證了三場供銷簽約,涉及葡萄酒、米線等多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