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随着各大海域相继开渔,多地捕捞渔船奔赴大海。有了科技助力,渔民捕鱼也更加高效。他们的收获如何?
一大早,记者跟随一艘渔船从烟台龙口市的码头出海,前往10多海里外的渔场进行捕捞。
船长介绍,一张网的长度在50米左右,有经验的船长会综合判断洋流、风速、航速等情况,在合适时机尽可能多下网。用渔锚相连形成一面“捕捞墙”,并结合卫星导航上的坐标给渔网精准定位。
傍晚时分,不少近海捕捞的小船已经满载而归,码头上聚集了众多前来购买的食客。商户们打着灯将新鲜的螃蟹、皮皮虾等海鲜分类整理,一部分现场售卖,一部分通过冷链车快速发往周边市场。
在舟山国际水产城的码头,工作人员介绍,自梭子蟹开捕以来,码头每天都要迎来近百艘捕捞梭子蟹的渔船。
在距离码头不远的电商产业园里,主播们正售卖新鲜上市的梭子蟹。为了缩短发货时间,这家店铺在直播的同时打包海鲜,即买即发,每天可以发出六到七百个订单。
质优价廉的海鲜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消费者前来“打卡”。在舟山综合市场,不少外地游客特意前来,购买新鲜捕捞的海产品。
自特许开捕以来,舟山市每天有2000多吨梭子蟹到港,最高峰达3250吨。舟山国际水产城梭子蟹的线上日均销售额已突破400万元。海产品集中上市 大数据勾勒“消费地图”
开渔之后,海产品迎来上市高峰期。目前,海鲜消费呈现出哪些特点?
物流平台数据显示,8月,广东、广西、福建、浙江4个省份的海产品发货量环比7月增长18.8%。其中,8月19日以来,平台上4个省份的海产品运输量开始激增。发货量排名前4的海产品分别是生蚝、冰鲜鱼、活鱼和贝壳,物流订单多以省内短途订单为主。各大海域伏季休渔期结束后,沿海地区的海鲜爱好者们尝到了“第一口鲜”。
当追踪全国45家可对比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成交情况,会发现1—7月,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量达535.34万吨,同比增加3.36%;成交额达1562.65亿元,同比增加3.23%。西部地区中,四川、重庆、云南、甘肃等地水产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均实现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