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乌干达开展农业合作——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2025-09-24

编者按: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4年来,全球发展倡议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成绩单”可圈可点,让发展优先的共识持续凝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领域的生动实践。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成果,讲述各方携手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的故事。

位于非洲东部的乌干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高原水乡”之称,农业现代化的变革正在这里发生。

近年来,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框架下,中国农业专家组持续助力乌干达农业提质升级——水稻单产增长数倍,小米新品种实现推广,稻田里养鱼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园多种经营……合作成果实实在在,成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杂交水稻——

“现在我家稻田产量比过去高出了不少”

位于乌干达中部的布塔莱贾是传统稻米产区。当地稻农罗伯特·萨古拉行走在田间,步履矫健。他家种植中国杂交水稻,稻田明显比别家的传统稻田规整,禾苗也更茁壮。萨古拉露出自信的微笑:“我家世代种田,但产量一直不高。感谢中国专家手把手教会了我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现在我家稻田产量比过去高出了不少。”

在乌干达工作了多年的中国水稻专家罗中平告诉记者:“我们把水稻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如何科学地翻耕、施肥,同时配合适当的株距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物的生长潜力,以及如何更精准地把握收割时机。”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通过技术援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农村部在乌干达连续实施3期南南合作项目,派出近6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经过多年的优良品种引进及示范种植,乌干达杂交水稻单产达到当地常规水稻的2至3倍。

截至目前,项目共实现约9万亩稻田的高产,涉及近800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800万乌干达先令(1人民币约合492乌干达先令)。当地有媒体称,杂交水稻不仅可以帮助乌干达摆脱饥饿,还能帮助国家实现稻米出口。

乌干达人喜欢将小米面与木薯粉混合制成面包,或加水熬煮制成粥。中国农业专家向乌干达引进了优质品种——狐尾小米,这种颜色金红、花序膨大似狐狸尾巴的小米不仅抗旱、抗病,还比当地普通小米产量高出4至5倍。目前,狐尾小米示范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涉及近15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250万乌干达先令。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乌干达代表安东尼奥·奎里多表示,中国不仅带来了种子、化肥,更共享知识,为乌干达实现粮食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

稻鱼共生——

“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看似寻常的稻田里,稍经撒食引诱,一尾尾成人手掌大小的鱼儿便出没其间。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西南60公里的卡詹西地区,丘陵青翠、河塘遍布,一处黄墙碧瓦的小院引人注目。这里是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心专门设立了稻渔种养试验及示范点。

“稻鱼共生是较成熟的复合农业技术——稻田可为鱼提供保护和有机食物,鱼翻动泥土,能为水稻提供养分和氧气。”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说,“这种模式不用农药,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很受当地农户欢迎。”

近年来,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了4轮稻田养鱼示范,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在10个区建立稻田养鱼示范点50个,累计发放鱼苗超40万尾。专家组还向农户提供鱼饲料及鱼饲料生产设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编制详细的水产养殖培训手册,涵盖从鱼类生物学特征到成鱼销售等多个方面。

当地农户安娜斯塔曾在稻田旁的池塘里养殖鲇鱼和罗非鱼,却遭遇一连串难题。“一开始我不知道该如何养鱼,鱼群规模也不断缩小。”安娜斯塔说,中国水产专家陈太华便教她用蜗牛和碎卷心菜叶等天然饲料喂鱼,“此后,我开始了稻渔综合种养,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在乌干达中部卢韦罗区,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自2016年开园以来,陆续开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产经济作物示范项目。园区还建立肉鸡和肉牛养殖示范中心、启动乌干达山羊品种改良计划;园区建成有1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和可日加工100吨大米的加工厂,同时还开发了多种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如牛肉干、醪糟、小米锅巴等,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和价值链开发。

联合国粮农组织非洲区域代表加布里埃尔表示:“中国专家在提供技术的同时,示范实际操作,让农民真正学得会、用得上,实现增产增收。”

技术培训——

“中国农业技术在当地的普及和推广对非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据评估,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在乌干达原计划惠及9600人,当地实际直接和间接受益的农民已达7万人。项目共计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上万份,提升了当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

40岁的查理斯·斯瓦马告诉记者,是中国专家带领他走上农业致富路,“中国专家教会我种植狐尾小米,第一次收获时我高兴极了。”如今,斯瓦马是狐尾小米的种植示范员,还在项目中学会了科学养牛。接下来他打算扩建农场,再买辆卡车,做农产品运输贸易。

目前,中乌农业领域合作正在进一步拓展。两国已签署干辣椒、野生水产品输华协议;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达成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设立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非洲(乌干达)工作站,深化农业科技交流,对接乌干达农业产业化发展计划需求。

乌干达农牧渔业部部长弗兰克·托姆韦巴泽表示,乌干达正通过实施“第四个国家发展计划”,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转型和农民增收的驱动力。乌干达非常重视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也期待与中方进一步深化合作。

“乌干达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不仅是联合国南南合作项目的成功典范,也将带动区域国家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执行主任阿拉维·塞曼达说,“中国农业技术在当地的普及和推广对非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非中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网络攻击影响一周仍未消除 德国柏林机场恢复时间尚不确定

2025-09-26

习近平向马拉维当选总统穆塔里卡致贺电

2025-09-2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鼓舞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再谱新篇

2025-09-26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我国就业社保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2025-09-26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河南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

2025-09-26

首都花团锦簇喜迎国庆中秋

2025-09-26

学习新语丨跟着总书记感受新疆70年的沧桑巨变

2025-09-26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重要讲话鼓舞天山儿女凝心聚力、再谱新篇

2025-09-26

央行等: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进一步满足其流动性管理需求

2025-09-26

七统一首次亮相,养固健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完成重磅升级

2025-09-26

强热带风暴“博罗依”致菲律宾43万人被紧急疏散

2025-09-26

比利时首相:坚决拒绝动用被冻结俄资产援助乌克兰

2025-09-26

匈牙利总理:没有俄罗斯能源 匈牙利经济将损失4%

2025-09-26

“在小小棉花里找到通向幸福的路”——中塔农业合作造福当地百姓

2025-09-26

“晋江经验”为什么能历久弥新?外交官探寻晋江发展密码

2025-09-26

美关税冲击加剧 约旦出口行业困则思变

2025-09-26

习近平向马拉维当选总统穆塔里卡致贺电

2025-09-26

数览“十四五”时期考古工作成就 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利用、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2025-09-26

外交部: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

2025-09-26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500公斤夯实根基 多元化食物供给丰富“吃好”选择

2025-09-26

“蓝色粮仓”迎丰收 科技赋能“海鲜自由”

2025-09-26

第一观察·瞬间|情满天山 心心相印

2025-09-26

我国页岩油再添“家底”:新增1.58亿吨探明储量 日产超3500吨

2025-09-26

西气东输三线在建工程全线投运 从"线"到"网" 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

2025-09-26

从“原料供应”→“品牌输出” 亮眼数据彰显我国咖啡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2025-09-26

习近平向马拉维当选总统穆塔里卡致贺电

2025-09-26

习言道|习近平为何感慨“不辞长作新疆人”

2025-09-26

拾光纪·奏响《我们在一起》,新疆各族群众载歌载舞热情欢送总书记

2025-09-26

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2025-09-26

教大54學者膺史丹福全球首2%科學家

2025-09-26

中年漢10號風球下在公眾泳灘游水 被警方引《泳灘規例》票控

2025-09-26

戚繼光艦沂蒙山艦訪港 9.30及10.3渡輪服務調整

2025-09-26

空陸鮮活產品專屬快線全面開通 活鮮產品可3小時由港送至粵西

2025-09-26

10·1半價睇好戲 今午12時起搶飛

2025-09-26

防騙速報│通訊辦提醒市民慎防聲稱由通訊局或通訊辦發出的虛假短訊

2025-09-26

政府成立國際航空超級樞紐發展諮詢委員會 名單公布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