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飘香。眼下,走进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毛家店村的苹果园里,连片的果树上挂满了套着袋的苹果,果农们穿梭在果树间,指尖翻飞间将苹果的外层袋逐一摘除——褪去外层“保护衣”的苹果,正等待着阳光的滋养,慢慢染上诱人的红晕,整个果园里的农户都充满着对丰收的期待。
通渭县榜罗镇毛家店村果园里果农正在取袋。张赛 摄
“我们种了二十亩苹果,这两天就是抓紧时间摘袋,袋子摘完就接着铺反光膜,一点都不敢耽误!”毛家店村村民刘爱芳笑着说道。
对于刘爱芳一家而言,这片果园不仅是土地,更是生活的支柱和未来的希望。“之前没种苹果的时候,家里的收入全靠我老公外出打工。现在他就在家里,不用再出去了,我们就靠着苹果吃饭,负担娃娃上学的费用。”谈起生活的变化,刘爱芳的满足感溢于言表,“种苹果还是比打工效益好,虽然忙,但人心里面高兴,特别高兴,有劳就有得。”
果农们正在摘袋。张赛 摄
毛家店村的苹果产业,并非一蹴而就。据村党支部书记毛栋生介绍,该村位于榜罗镇东南部,平均海拔1600米。2012年,在政府项目的支持下,村“两委”瞅准了清溪河沿川地带的发展潜力,开始大力推广苹果种植,依托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毛家店村慢慢把苹果产业做了起来。
所谓地域优势,是这里海拔适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红富士苹果糖分的积累和着色的均匀。而资源优势,则得益于灵寺峡水坝的保障,使得清溪河两岸的苹果园灌溉无忧,为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目前,毛家店村的主导产业就是苹果,总面积达3000亩,主要以富士品种为主。“这个季节全村的主要任务就是取袋,大家都很忙。今年我们还对一部分老果园进行了改造,已经完成了100多亩。”毛栋生介绍,新栽的苗木普遍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一方面好管理,另一方面产量也更高,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产业要长远发展,仅靠种出好果子还不够,更要在市场和品牌上下功夫。“我们毛家店村的苹果,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证书,也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毛栋生自豪地介绍,“我们苹果的突出特点就是口感好、水分足、糖分高。”
农户们忙碌的现场。张赛 摄
在销售渠道上,毛家店村也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线上主要靠果农通过网络平台,走快递发货;线下则是四面八方的客商,直接到果园来看货、订货,然后拉走。”这种灵活的销售模式,确保了苹果能卖得出、卖得好,解除了果农的后顾之忧。此外,村里还建成了100吨的苹果贮藏气调库,为错峰销售、稳定价格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毛家店村的苹果产业已是“硕果累累”。沿清溪河畔种植苹果的农户达到330户,户均种植5亩以上。毛栋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毛家店村总共有498户人,清溪河沿川六个社种苹果的有336户。根据今年市场价的预计,全村苹果产值预估在2400万元左右。”
作者:田倩倩 张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见习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