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廣泛支持及減廢回收見成效 謝展寰:繼續暫緩垃圾收費

香港文匯網2025-09-2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27日)發表一篇題為「暫緩垃圾收費,如何減少垃圾?」的網誌,指出政府推動減廢回收的決心,和在2035年達致「零廢堆填」的目標絕不會改變。以往香港的垃圾棄置量確實是不斷上升,但現屆政府透過增加回收配套,以及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已經成功扭轉垃圾長期上升的趨勢。垃圾棄置量由2021年平均每日11 358公噸逐步減至2024年平均每日10 510公噸,減少共7.5%。人均棄置量亦由2021年的高位每人每日1.53公斤逐步下降至2024年每人每日1.40公斤,下跌約8.5%。

此外,本屆政府推動減廢回收的成果,不單止反映在垃圾棄置量下降,整體回收率亦正在上升。總回收量由2020年的低位約154萬公噸增加至2024年約202萬公噸,增加了約48萬公噸,回收率亦由28%上升至34%。

對於有人擔心政府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便無法阻止垃圾棄置量上升。事實是去年5月宣布暫緩後,市民在減廢回收方面的意識和參與度仍然是有增無減。垃圾棄置量繼續下降,由2024年上半年平均每日10 652公噸減至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日10 141公噸,一年間已經減少了約5%,和2021年相比平均每日減少了超過1 200公噸。

為達致「零廢堆填」,現代化轉廢為能設施I‧PARK1快將落成, I‧PARK2亦在籌備中,合共每日可處理9 000公噸廢物。

我們用了3年多時間已經把每日垃圾棄置量減少了超過1 200公噸,市民和社會各界如能持續努力減廢,在10年間進一步將每日垃圾棄置量減少多1 000多公噸,降至9 000公噸以下,香港便可望不用建設第三座轉廢為能設施也可以在2035年達到「零廢堆填」。

文中又指出,垃圾收費是推動減廢回收的其中一項工具,但是有先決條件,就是市民和社會廣泛支持。政府委託了第三方民意調查機構進行了電話調查,社會上不同媒體和機構亦有進行民意調查。多項調查結果都是大約7至8成受訪市民認為現階段不應該/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很多意見都反映市民不接受懲罰性的垃圾收費,市民更願意接受協助性和鼓勵性的措施來推動減廢回收。

業界方面,我們收到不少來自物業管理、飲食及清潔業等界別代表的意見,指出現時正面對人手不足和經營挑戰,不希望政府急於實施垃圾收費。物業管理和清潔業界更表示,推行垃圾收費無可避免地會導致管理/清潔費上升,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居民將難以接受,前線清潔工更擔心在現時人手短缺下,推行垃圾收費會帶來大量額外工作和沉重負擔。

在當前經濟大環境和氣氛,以及經濟轉型下,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也推出11項措施支持本地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政府應該因時制宜來制定推進減廢回收工作的策略,才可以達到整體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考慮到:(a) 垃圾收費只是工具,目的是推動減廢回收,和零廢堆填;(b) 現時欠缺市民和社會廣泛支持這個先決條件;(c) 現屆政府推行的各項減廢回收工作已經收到明顯效果;以及(d) 政府應該因時制宜來制定推進減廢回收工作的策略。所以,政府會繼續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並且會循以下方向推動全民減廢和分類回收。

為如期實現「零廢堆填」和持續推動源頭減廢,未來我們會循以下4個方向繼續推動減少廢物和分類回收,輔以著力發展轉廢為能力設施I‧PARK1和籌備中的I‧PARK2,也可以藉此減少碳排放。

(一)多用宣傳教育,改變市民行為,打造綠色生活文化:持續推動減廢回收的宣傳教育,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持續支援社區環境教育工作,鼓勵公眾源頭減廢、實踐廢物源頭分類和乾淨回收,以及在校園推行「回收@校園」活動,從小培養學生源頭減廢的意識,鼓勵他們善用學校及社區的回收設施,並帶動家人一起實踐資源分類回收。政府亦會加強與非牟利機構的合作,推廣「綠展義工計劃」,以接觸更多婦女、外傭、少數族裔和新來港人士等社群,加強向不同背景的市民宣傳綠色減廢回收文化。

(二)持續完善回收網絡:(a) 持續完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提升服務,包括提升「綠在區區」現有800多個公共回收物收集點的服務水平,支援缺乏空間自設回收設施的單幢住宅樓宇和「三無大廈」,82個「回收便利點」正逐步轉型為智能自助回收設施,尋求以更低成本擴大回收網絡,以及在2026年4月將「綠綠賞」禮品兌換全面電子化,提供更便利及多元的禮品選擇,鼓勵及推動市民參與減廢回收;及(b) 繼續完善廚餘回收服務,包括在今年內增加全港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至約1 600個和在更多合適的地點設置公眾廚餘回收點,並加強支援私人屋苑參與廚餘回收,以及逐步實現公共屋邨「一座一桶」。同時,政府會積極探討各種就地廚餘處理技術,並於屋苑、鄉郊和政府場地進行試驗,以評估不同設備的應用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三)緊密與行業協作,共同探索和推進務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措施,減少對商界(特別是中小企)的衝擊,例如:(a) 立法會已在今年7月通過提交《202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產品(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為「市場主導模式」的生產者責任計劃訂立共同法律框架。為制訂有關電動車電池和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的附屬法例,正諮詢業界並按實際情況在2026年內諮詢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及(b) 環保署正鼓勵餐飲業界按實際情況試行逐步擴大使用非塑膠容器,同時收集更全面的數據,協助優化產品設計和供應鏈,務實推進減少使用塑膠。

(四)善用市場力量發展環境基建,協助綠色經濟轉型:(a) 將於今年年底開始試運的屯門環保園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除了預計每年可處理63萬公噸本地三紙(紙皮、報紙及辦公室用紙)外,還可額外處理9萬公噸雜紙,擴大廢紙回收種類至纖維價值較低或由夾層物料製成的雜紙(例如紙袋、包裝盒和包裝紙)。(b) 推動全港首個具規模的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在環保園投入運作。透過退役電動車電池的再利用,轉化為含有貴重金屬的再生黑粉,從而促進產業發展。

城大成立未來學習研究院推動教育創新

2025-09-29

外傭「規定最低工資」上調2.2% 至每月$5,100

2025-09-29

懲教署與職訓局簽訂合作備忘錄 推動懲教工作可持續發展及促進人才培訓

2025-09-29

第八屆「小劇場戲曲節」10月11日開幕 作品——《青山許我》、《六道圖》廣受好評

2025-09-29

南非北部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13人死亡

2025-09-29

四部门:规范酒店电视服务 加强酒店电视管理

2025-09-29

橙色预警:广西云南等地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

2025-09-29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25-09-29

全国百万业主共庆团圆,金科服务这样让中秋回归邻里本真

2025-09-29

地产空降兵

2025-09-29

安利益之源净水器PRO获“滤除170+种污染物”世界纪录认证

2025-09-29

行业对谈|珀莱雅首席科学官黄虎:从线粒体抗衰到多领域融合,预见美妆科研新趋势

2025-09-29

六部门:力争机械行业到2026年营收突破10万亿元

2025-09-29

流通“大动脉”畅通有力 多领域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含金量”十足

2025-09-29

韩国实施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政策

2025-09-29

欧盟重启对伊朗制裁措施

2025-09-29

大数据梳理·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 这些热门旅游目的地成游客“心头好”↓

2025-09-29

美国对加沙停火表示“乐观” 以色列猛攻未停

2025-09-29

埃及北部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致8死14伤

2025-09-29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回应欧美恢复对伊制裁:毫无正当性且非法

2025-09-29

帕米尔75载戍边路 警魂铸就“公安楷模”

2025-09-29

时政微视频丨崇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2025-09-29

外交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应反对“台独”分裂

2025-09-29

青春的排依克

2025-09-29

从戍边石到筑路缸

2025-09-29

严汉平当选盐城市市长

2025-09-29

借助物流数据看经济·新业态活力强劲 特色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2025-09-29

“一日游”“周末游”“夜间游”出行多元 粤港澳跨境文旅体验与购物消费升温

2025-09-29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公布一批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典型案例

2025-09-29

各地节前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价格平稳

2025-09-29

双节月饼消费升温:老字号玩出新花样 健康轻量化成消费主流

2025-09-29

双节文旅大餐上新:文博活动纷呈 特色文旅线路激活消费新热潮

2025-09-29

国际邮轮跨境游升温 通关优化+文化体验添吸引力

2025-09-29

“晒秋”点燃节日氛围 沉浸式古村体验受热捧

2025-09-29

元朗工廈迷你倉業主不遵從清拆令及修葺令 被判罰款逾28萬

2025-09-29

珍稀鸟类引客来 特色生态旅游热催生多元消费新景象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