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花莲光复乡的居民在洪水中抱紧电线杆求救,当白发长者的遗体在泥泞中被发现,当数十个家庭至今仍在苦等失联亲人的消息时,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勘灾现场的一抹微笑,成了刻在台湾民众伤口上的冰冷讽刺。
9月23日,台风“桦加沙”袭击台湾,导致强降雨,花莲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溢堤,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目前,已有17人死亡、7人失联、83人受伤,农田淹没300公顷,损失超2.47亿元新台币。这场吞噬生命与家园的灾难,究竟是不可抗拒的天灾,还是人祸累积的必然?赖清德当局至今仍欠台湾民众一个交代。
早在7月“薇帕”台风后,马太鞍溪上游就因林地崩塌形成面积110公顷、蓄水量达9100万吨的堰塞湖,相当于3.64万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之后,台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陈骏季在没有水利专业背景的情况下,轻率宣称“堰塞湖没有立即溃堤的危险”,直接淡化了防灾紧迫性。即便台大防灾团队已于台风“桦加沙”侵袭前夕评估“溃坝溢淹影响将更严重”,但赖清德当局仍未升级警戒,更未落实国民党在8月提出的“将堰塞湖工程纳入重建特别条例”的建议。
这种对专业预警的傲慢无视,本质上是拿民众生命做政治豪赌。当23日暴雨引发堰塞湖溢流,27万立方米泥水瞬间冲断桥梁、淹没街区时,那些相信“没有立即危险”而未能及时撤离的长者,成了赖清德们失职的牺牲品。花莲乡长林清水在勘灾后直言,“惨到不知如何形容”,而这份惨状背后,是赖清德当局用“安全评估”粉饰太平的冷血。
而这份冷血,在赖清德的一场政治秀后显得愈发扎眼。灾情发生两天后,赖清德前往台军前进指挥所“勘灾”,却被媒体捕捉到在灾情汇报现场露出微笑。前民意代表郭正亮怒斥:“全部的人只有他在笑,看了很生气!”社交媒体上,台网民痛批“堪灾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灾民还在屋顶等待救援,殡仪馆内的遗体还在不断增加,掌权者的笑容成了对生命最为冷酷的亵渎。
更讽刺的是,赖清德此前刚举办“全社会防卫韧性”论坛,如今17条生命的消逝,恰是对其“防卫韧性”口号的无情打脸。赖清德的所谓“韧性”,似乎只体现在粉饰灾情、制造政治话术上:灾害发生后,绿营民意代表王定宇仍在策划释放“具杀伤力的消息”攻击花莲县政府,将救灾现场变成“政治谋利”的角斗场。国民党民代罗智强痛斥民进党“把人命当斗争工具,大吃人血馒头”,所谓的“以民为本”不过是选举作秀的遮羞布。
台内务部门前负责人李鸿源指出,赖清德当局“轻视台风季的严重性”,将堰塞湖溢流简单归咎于天灾,却回避“预警滞后、处置迟缓、政治凌驾专业”的人祸本质。当无人机航拍显示堰塞湖坝顶高度从200米降至85米,蓄水量仅剩7.4%时,下游的红色警戒仍未解除。这不仅是对地质风险的无视,更是对民众安全感的彻底透支。
事实上,从九份二山堰塞湖到云林草岭潭,台湾因地质条件本就是堰塞湖高风险区,但历史灾害从未像今天这样,暴露执政者如此深刻的政治冷漠与治理无能。赖清德的微笑、绿营的政治算计、主管部门的错误评估,共同构成了这场灾难的“人祸链条”。他们不是在救灾,而是在“消费灾难”;不是在守护民众,而是在守护权力。
台湾民众需要知道:“没有立即危险”是谁拍板?风灾前的预警为何不被重视?勘灾现场的微笑究竟因何而起?面对岛内呈鼎沸之势的民怨,赖清德当局必须撕下“天灾”的遮羞布,正视人祸的真相。否则,今日花莲的洪水,也将成为冲刷民进党“执政合法性”的浪潮,而赖清德之流,也终将在政治清算的暴风雨中被民意吞噬。(文/王路飞)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