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好”“新不新”亮出硬实力 探秘深海解码首次极区载人深潜调查“破冰之旅”

央视网2025-10-03

央视网消息:前不久,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此次考察由“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船共同实施,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北冰洋科学考察。考察期间,我国首次在地球最北端的冰封极地海域,成功完成载人深潜调查的“破冰之旅”。

在“雪龙2”号船的保障支持下,“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北极冰区下潜,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与极地考察事业正式迈入“全海域作业”的新阶段。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齐海滨介绍,在北极要面临风、浪、流、冰、雾、寒等诸多复杂作业环境,尤其是在大面积冰面区域的作业,要选择合适的下潜点,综合考虑浮冰的漂浮情况,这些都和其他海区深潜不同。

2025年7月,我国首个极区载人深潜航次正式启航。8月上旬,“雪龙2”号与“深海一号”船在北冰洋相遇会合。随后,“深海一号”顺利驶入作业工区,“蛟龙”号开启北极首潜。

“蛟龙”号主驾驶潜航员傅文韬介绍,他们在别的地方下潜,舱内比外面要冷很多。但是北极不一样,他们进来的时候穿多少到底下也是穿多少。会做同样多的准备工作,把每个潜次的任务完成好。

首潜成功只是开始,在这个航次,更多“全球首次”在极区海域接连诞生,水声通讯、精准定位等技术难题被一一攻克。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此次“蛟龙”号实现首次中国载人深潜极地冰区下潜,将中国载人深潜由“全海深”向“全海域”突破,代表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的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北极探测打出硬实力“组合拳”

我国首次极区载人深潜航次,不仅在“有没有”的问题上实现突破,更在“好不好”“新不新”上亮出硬实力,这次北极科考成为极地与深海融合探测的“新样板”。

“两船协同、同步观测”是这个航次最亮眼的特点之一。在北冰洋北纬75°以上的高纬海域,科考船相互协作,一边破冰开辟作业区域,一边同步收集海洋水文、水体化学、海冰环境等关键数据,让数据可比性大幅提升,更填补了北冰洋高纬区域多项关键环境参数的观测空白,为后续海冰与海洋环境预测预报打下坚实基础。

“蛟龙”号首潜副驾驶赵晟娅介绍,在离水面大概100米左右,通过多波束和向上的摄像机观察母船位置,结合二次抛载控制潜水器上浮速度,在船尾上进行定点回收,母船不用根据出水位置找潜器,这是针对北极的作业模式创新。

除了双船协同,“全天候、准实时监测”也让这次科考更具“洞察力”。考察队在高纬冰区布下多类冰基、海基无人观测设备,如同“深海哨兵”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极区深潜装备改造 为“蛟龙”穿“冰甲”

在北极,零下严寒、浮冰密布、地磁异常,每一项都是对深潜装备的“极限考验”。为了让“蛟龙”号和“深海一号”能安全作业,科研团队提前“量身定制”多项改造,让中国深潜装备拥有了应对极区环境的“专属技能”。

“蛟龙”号的改造,每一项都瞄准极区的核心难题。首先是“抗寒升级”,科研团队通过无数次低温试验,让“蛟龙”号的液压系统、钛合金部件、锂电池都能在极寒环境中稳定工作。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为潜器进行了“安全加码”。

齐海滨介绍,“蛟龙”号针对极地特殊环境,有针对性开展极区适应性改造工作。顶部加装多波束以探测极地海面浮冰,加装二次抛载装置以控制潜水器在水下的上浮速度,开展捷联惯导、长基线等设备升级优化,提升潜水器极地水下导航及定位精度。

为了保障通信畅通,“深海一号”的通讯导航设备全部升级,即便在极区浓雾、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也能与“蛟龙”号保持稳定联系。同时,摒弃传统“船找潜器”的被动方式,改为“潜器找船”的主动模式,让回收效率提升30%以上。

尼泊尔持续降雨已致43人死亡

2025-10-06

“铁杆友谊”写在钢轨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高度评价匈塞铁路

2025-10-06

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经济——从国际展会看中国机遇

2025-10-06

记者手记丨意大利月光下的中国味道

2025-10-06

不懈努力打造“中国名片”——记奋战在刚果(布)和刚果(金)工地上的中国建设者

2025-10-06

印度东部山体滑坡造成至少14人死亡

2025-10-06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再次郑重提醒我公民重视旅游安全

2025-10-06

八国外长重申将共同努力立即结束加沙战争

2025-10-06

伊朗外长:上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的协议不再有效

2025-10-06

尼泊尔伊拉姆山体滑坡已致34人死亡

2025-10-06

洪水袭击泰国16个府致12人死亡

2025-10-06

打擊油麻地街頭賣淫 警拘3內地女檢避孕套及床單等

2025-10-06

主要产油国宣布11月维持增产措施

2025-10-06

厄瓜多尔10省进入紧急状态

2025-10-06

清潔工暈倒北角百福道公廁 送院後不治

2025-10-06

美国务卿:正在就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协议举行会谈

2025-10-06

香港湖北社團總會、明基金會組織義工探訪長者齊慶國慶和中秋

2025-10-06

格鲁吉亚挫败袭击图谋 缴获大量武器并通缉1名嫌犯

2025-10-06

大坑舞火龍點燃中秋前夜 引中外遊客共賞

2025-10-06

金紫荊盃校際作文朗誦賽10校進總決賽 這兩校獲特等獎

2025-10-06

黃大仙上邨擲物狂徒被捕 1分鐘掟5支不明液體膠樽險擊中小童

2025-10-06

北角酒店更衣室遇竊 職員失值12萬手錶

2025-10-06

“硬件”不断升级、“软件”持续优化 各地景区实力“宠客”提升游玩体验感

2025-10-06

花好月圆日 浓情寄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超大满月即将登场

2025-10-06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2025-10-06

惊艳!来看这组美术壁纸上的万千风华

2025-10-06

出入境游双向火爆 中国与世界的“假期约会”

2025-10-06

人流物流高效运转

2025-10-0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驭风集光 控水架网——新疆全力打造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见闻

2025-10-06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国庆中秋假期第五天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平稳

2025-10-06

各地推出特色活动 点亮假日生活

2025-10-06

“首发经济”燃动假期消费新引擎

2025-10-06

假日演出市场精彩纷呈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2025-10-06

国庆中秋假期过半 交通出行平稳有序

2025-10-06

广东海南等地积极应对台风“麦德姆”

2025-10-06

壹视界·微视频|中秋佳节,总书记的“家常话”格外暖心

20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