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1月1日,一项涉及全国大约1400多万人的国家行动正式启动,那就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什么是1%人口抽样调查?要怎么查?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百里挑一”的调查呢?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据了解,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明确规定,通常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主要目的是为及时掌握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属于一次“小普查”。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分别是什么?

此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对象为我国境内抽中住户的全部人口,全国共抽取约500万住户1400万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住房情况等。
被抽中以后需要做什么?
相关人士介绍,如果您被抽中了,会有调查员与您取得联系,并询问您希望采用哪种调查方式。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 肖宁:目前有两种调查方式,一种是由调查员入户访问现场登记的方式,调查员入户的时间是从11月1日起,到11月15日结束;还有一种方式是扫描二维码,登陆自主填报小程序进行填报。
调查所得的数据怎么利用?有何意义?

肖宁介绍,作为一项事关民生的基础性工作,调查的数据对民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对于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 肖宁:比如,我们了解到一些区域的老龄人口增多,就会更加精准地推动养老设施的建设,不断地推动公共资源更精准分配到与民生相关的各个领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