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搭子”升级了!看广东智能眼镜如何“玩转”纳米世界

央视网2025-11-03

央视网消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广东通过一以贯之的创新驱动战略,破解了科技发展中的瓶颈难题。今天,通过一款拥有提词+翻译+拍摄功能的智能眼镜,一起走进当地的科技前沿。

提词+拍摄+翻译 智能眼镜玩转日常

全国每两副智能眼镜就有一副产自深圳,这里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AI眼镜的研发力量。记者戴上眼镜即使是在户外光线之下,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提词器,同时它也随着记者的语速自然地调节,提词功能,稳稳拿捏。

而记者的日常,可不仅是出镜,还要实地采访。以往由摄像人员拍摄,现在戴上这副眼镜,按下拍摄键。从记者的视角来看,画质和色彩还不错,而且即使走快一点,画面也不会跟着晃动。

美国客商David来到一家公司的产品体验展厅挑选产品,当记者和他都戴上眼镜,一起看看翻译功能怎么样?

当记者说出中文,David的眼镜里立即就出现了英文翻译,他回答完问题,中文字幕就出现在了记者的眼镜上。

智能眼镜刚才已经把和David的讲话原稿已经全部记录下来,而且还有全文的摘要和要点速览。

提词、翻译、拍摄、整理,不得不说,智能眼镜确实是不错的“工作搭子”。但说实话,长期戴下来,鼻梁还是会有点压力;连续用五六个小时,也得充一次电。

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眼镜的各项功能还在不断提升当中,现在它还可以在真实路面上悬浮箭头导航,智能眼镜的更多本领正在加载当中。

虚实融合见真章 “纳米级”创新突破技术瓶颈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往镜片上叠个图像吗,能有多难?但事实上,这事儿还真不简单。几年前,整个行业都卡在一个死循环里,如果想让图像更亮,就会牺牲镜片透光性,就像戴了墨镜,而如果想视野通透、现实世界清晰,图像又容易有重影。那这个死结到底是怎么解开的呢?

为了了解智能眼镜背后的技术密码,记者来到广州这家企业,正是他们攻克了行业难题。

广纳四维(广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军:这里面最核心的显示器件,就是用光波导芯片来实现。

李晓军团队给出的解题思路,是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控制光线在眼镜上的通路。

要想把这些发光信息投影到镜片上,就需要给光设计一个通路——也就是通过定制这些“光栅”,凸起的棱柱让光沿着预设的路线走。

简单来说,就是在镜片里修了一条“光的隧道”,图像在隧道里全速前进,然后在你眼前的一个“小窗口”里精准投射出来,而镜片其他部分完全透明,不影响看清真实世界。

广纳四维(广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史瑞:这个尺寸大概只有几百个纳米,通过设计光栅的深度,还有它的宽度,还有占空比来实现好的显示效果。

虽然原理听起来不复杂,但要为光规划一条纳米级别的路线,就像是在头发丝上画地图,任何微小瑕疵都会导致图像出现杂光和重影。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计好的模板,团队会通过电子显微镜逐一检查光栅设计和原始方案之间的偏差。

广纳四维(广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史瑞:我们所有的光栅都会测,在光栅的不同的位置选取不同的点位去测,如果是发现跟设计有偏差,就不断做加工的迭代。

眼下,团队已经申请了国内外100多项专利。而他们现在还在攻克新的行业难点——消除镜片上投影区域的那条分界线。想要看起来“无痕”,还得能量产,难度确实不小,但他们还是很有信心。

广纳四维(广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军:我们非常有信心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突破关键器件的瓶颈,量产瓶颈、研发瓶颈、性能瓶颈。

科研基因打底 政策加力护航

打破行业技术瓶颈的背后,其实是科研力量和市场活力的碰撞。过去五年,团队的头衔发生了变化,他们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项目组,变成了自主运营的企业。那么,从“科研人”转变为“创业者”,是如何完成的呢?继续来看。

李晓军能从体制内走向市场,转折点在2020年。当年,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李晓军作为项目牵头人能享有知识产权赋权,这为他的团队带来了关键的资金支持与市场认可。

广纳四维(广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军:我是科技部第一批的赋权单位。这种比较灵活的机制就会促进整个研发团队、孵化团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之前,科研成果属于单位,个人缺乏转化动力,许多专利止步于论文。而赋权政策一出,研发团队真正成为“主人”,一下子干劲十足。

广纳四维(广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军:这个就是当时科技赋权的协议,70%就给到了我们研发团队。相当于那部分是奖励的100多万,这对整个成果转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看准机遇,2021年底,李晓军离岗创业,将技术彻底产业化,原单位也成了他公司股东。4年过去了,公司员工多了,场地大了,营收翻了几十倍。截至目前,他们的波导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1.4%,单品出货量全球第一。

企业亮招 构建协同发展新图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跨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眼下,“创新之城”深圳正以智能眼镜赛道为抓手,将这一要求转化为看得见的产业实践。不少企业都带着自己的“独家绝技”加入进来,他们告别单打独斗,让产业链上的要素集聚,同时链接全球资源。

眼下,在广东,科技公司正主动发力,加入智能眼镜赛道。这家原来做激光显示的企业,就将他们多年的技术经验用在了智能眼镜的光机研发中。

光峰科技研发总监 陈博士:我们的光机,有两个出光口,可以独立地输送给两个波导。

这家企业,把原来放在镜腿两侧的两个光机整合成一个放在眼镜中间。然而,想用一个光机把光输送给左右眼,其实很难,很容易导致画质劣化、色彩失真,甚至双目显示不同步。企业经过上百次实验排查,找到了这套光机方案,能让成本降低50%,佩戴重量也减轻1/5。

光峰科技创始人 李屹:技术要好,东西要便宜,怎么把这两个特别朴素的东西做好,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除了科技公司将核心技术用在智能眼镜开发上,很多传统眼镜企业也带着在工艺、外观上的“天生优势”,切入智能眼镜赛道。在深圳龙岗的这家传统眼镜企业办公室,桌上摊开的图纸、陈列架上的眼镜框琳琅满目,怎么让智能眼镜容纳更多零件的同时,戴起来更舒适,设计师们正在讨论新的方案。

乐聚科技(LOHO)商品设计总监 黄进明:我们原来铰链其实是比较硬的,就会加上更加舒适的一个S型的弹簧铰链。我们可以在材料,还有外形,还有舒适度上,把它尽量优化。

采访中,不少企业都谈到,智能眼镜不是把各种技术简单堆砌,而是要把光学、电子、制造、算法真正打通,这就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和生态开放。如今在广东,企业正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发展。

深圳市AI眼镜产业联盟秘书长 寇宁砚:我们推动组建产业联盟,核心目标就是打破企业间的协作壁垒,尤其是AI眼镜这类集成度高、跨学科特征突出的新赛道,在交融互通过程中,找到新的行业增长极。

除了在“家门口”协同,如今,大湾区的不少企业更在积极拓展全球“朋友圈”。前段时间,深圳的行业协会就组织多家企业参加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

参展商:我们在展会的这几天,已经陆续签约了意向客户大概有20家左右,他们是希望能够建立资源的连接和开发。在大湾区,整个供应链的能力,再整合到欧洲外观的经典设计,会开发出越来越多、更加有创意的AI眼镜。

眼镜虽小,却装着广东创新发展的大门道:靠技术解难题、靠政策破壁垒、靠协作聚力量、靠开放找机会。下一个五年,这样的创新还会在更多赛道冒头,让科技创新点亮生活日常,以产业升级激活经济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足劲儿。

活力全運|香港運動品牌於大角咀開概念店 將環保時尚融入運動中

2025-11-04

(不斷更新)立法會選舉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候選人提名名單一文看

2025-11-04

(多圖)守護香港│同心鑄金盾 鐵肩擔道義 170名藍帽子完成結業會操

2025-11-04

馬鞍山私家車炒壆翻側 七旬司機連妻女兩外孫齊傷送院

2025-11-04

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等外国领导人将出席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4

透视医保定点药店“阴阳价”

2025-11-04

今年“个头”最大的“超级月亮”即将“上线”

2025-11-04

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司法部发布《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

2025-11-04

引航亚太开放合作 展现大国责任担当——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提出的重大主张

2025-11-03

国际社会热议“十五五”规划建议 埃及学者:中国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2025-11-03

记者手记丨在延伸向未来的铁轨上

2025-11-03

中国驻马尔代夫使馆提醒来马中国游客注意涉水安全

2025-11-03

工信部等两部门发文推动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

2025-11-0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 同向同行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2025-11-03

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10项出入境创新举措

2025-11-03

着陆场全系统综合演练完成 迎接神二十航天员回家

2025-11-0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各地各部门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3

提升亩均效益,看当下更看未来(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

2025-11-03

共谱亚太发展新篇章——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2025-11-03

记者手记|时代大潮中的远见和担当

2025-11-03

活力全運|香港時裝設計師任朗呈推全新運動品牌 首個系列以匹克球服飾

2025-11-03

文創處推動印刷業提升新質生產力 19間企業取得認證獲頒證書

2025-11-03

香港金管局發布「金融科技2030」願景

2025-11-03

創科局副局長張曼莉:見證明略科技上市 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聚勢閃耀

2025-11-03

浸大化學系教授獲蔡若蓮頒授高級研究學者殊榮 將獲五年約港幣820萬元的研究資助

2025-11-03

國情知識大賽頒獎禮舉行 李大宏寄語學生做兼具民族根脈與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

2025-11-03

首單「粵車南下」香港停車場車輛海關備案完成

2025-11-03

研資局嘉許香港優秀研究學者 成立傑出研究學者協會拓展影響力

2025-11-03

大埔八仙嶺山火 兩條20米火龍映照夜空

2025-11-03

最快12小時極速抵港 京東佳寶5000斤大閘蟹創供港單日新紀錄

2025-11-03

立法會選舉|恒基地產將為員工提供半天假期支持履行公民責任

2025-11-03

基孔肯雅熱|居民對再有新增本地個案普遍不感擔心:「有事埋有事囉」

2025-11-03

华裔Z视界丨从“听”到“看” 马来西亚华裔姐弟的中华文化探索记

2025-11-03

从硬联通到软联通 中国—东盟3.0版开启区域经济合作新篇章

2025-11-03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2025-11-03

海内外专家:增强中国抗战叙事、构建人类共同历史记忆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