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论画的角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下时代的语境。不管处于何种角度来看画、论画,也不管在同一角度如何认识和看待,都有其合理的成分。
而当下的状况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有很大的不同。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神、妙、能、逸” 的传统中国画评判标准一定程度上已经在体制主导下的“主流”之外,甚至很难为业内人所理解和认同,更远离于公众的评判标准。人们也很难理解其具体的内容,因为各个时代有与之相应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背景。
(硕果 138cm×69cm 纸本)
当代中国画发展中的个案可谓各不相同。画家毛廷昕是一个追梦人,他的梦想游离于旷野、山巅、草坪,游离于清晨、午后、傍晚,游离于云彩律动、日月星辰、内心观照。他乘兴而来,兴之所至。他试图通过自己所热爱的笔墨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方式。画好画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境,重要的是属于自己的专业定制。由此,他开启了自己的笔墨生活,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显然,此前他习传统、师造化,遍访名师,游历名山大川,得到与众多名家学习交流的机会,耳濡目染,经年累积,这应该是他积淀专业基础的另外一种方式。
(新雨之后山果熟 33cm×60cm 纸本)
毛廷昕的画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从传统中来,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他的画不管是煌煌巨制,还是怡情小品,抑或大众熟悉或喜好题材的创作,都能显现出较好的水平。基于当下美术创作的实际状况来看毛廷昕的作品,审视他在艺术追求中的作为,能够看到这一代画家的为难之处。因为他既不能恪守传统,而在新的探索方面又只能在一定的图式范围之内。突破这个范围所表现出许多当代特征的一些艺术方式,并不是每一位画家都能够身体力行。毕竟在他那里还有水墨画的中国属性,或许还有“中国画”的基本归类。
(色映紫玉盘 96cm×50cm 纸本)
像毛廷昕这样多年来在一定范围之内显现出创作上的特点,以及在题材方面所表现出的特色,实际上已经表现出了“恪守”的基本立场。因此,他的作品所显现出的不管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对于师承脉络的继承,还是对于自己所喜好题材的不断探索,在很多领域中亦显现出他创作上的个人的特色。如果缺少这样的能力,他就不可能形成自己艺术的基本面貌。对于今天的画家来说,如何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并不断扩充其艺术语言包容度至关重要。
(甘香入品水玉寒 50cm×50cm 纸本)
毛廷昕从黔北余庆来到了省城贵阳,再到西子湖畔中国美院,孜孜求学,跨越了文化的不同时区,有了东西的融合。其中有他在求学和发展阶段的诸多努力所打下的基础,也有扎根筑城把握艺术发展格局的重新起步。所以,从一个发展过程来看毛廷昕的画,同样能够获得一定程度上对他成就的认可。
(种此如种玉 50cm×50cm 纸本)
(大珠小珠落玉盘 50cm×50cm 纸本)
无疑,他没有去追求完善,他只是在经历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像古代的文人那样润物细无声,这是中国书画传承的一种特有方式,而其中基因的作用和影响只要通过适当的激发,就有可能成全一个专业的方向。毛廷昕所画既有案头的古今涉猎,又有周边的游历所获,山水花鸟,信手拈来。这个阶段是很珍贵的,因为这个年龄段既有社会的阅历,又不失烂漫的天真。艺无止境,希望廷昕能保持始初的兴之所至,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小摘西山玉 50cm×50cm 纸本)
(此物最相思 50cm×50cm 纸本)
(作者在西湖牡丹亭写生)
毛廷昕,贵州余庆人,现居贵阳,是著名画家王振中、谭涤非的入室弟子;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在校期间获优秀学业奖,受教于博士生导师闵学林教授及罗剑华、陈伟峰、胡进曦、莫恩来、孙文文等老师;书法曾受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生导师韩天雍教授。
贵州省中国画学会会员,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职工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收藏协会书画研究院会员,贵阳市南明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