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現代民防模式,提升本澳應對颱風的應急處突能力,民防架構於日前舉行代號「水晶魚2025 」年度民防颱風演習,演習由政府部門、學校、社團機構以及市民共同參與,目的是透過年度大型民防演習,不斷提升社會各界與民防架構協同應對災害的整體能力,同時加強市民大眾對自然災害預防的重視和自救互救能力。模擬突發事件:澳門海關聯同海事及水務局及消防局對起火的工程船進行滅火及拯救行動。 (警察總局圖片)
是次演習模擬本澳受超強颱風「水晶魚2025」正面吹襲,地球物理氣象局一度發出十號風球及黑色風暴潮警告信號,預料低窪地區將出現嚴重水浸,需執行「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專項應變計劃」,由澳門海關、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消防局以及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組成的撤離隊伍,聯同市民共同開展撤離演練,讓市民熟悉疏散撤離的方式和路線。
模擬40項颱風期間意外事故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按負責的分區執行疏散撤離行動。(警察總局圖片)
保安司司長、聯合行動指揮官黃少澤主持代號「水晶魚2025 」民防演習。(警察總局圖片)
演習歷時4小時15分,共模擬了40項颱風期間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當中包括:高點廣播系統和民防行動中心系統出現故障、需撤離住戶被困、高壓變電站事故停電、工程船輪機房起火、大型環保斗和地盤組合屋被強風吹倒阻塞街道等,藉以多方位檢視各部門的應急預案、信息傳遞和聯動機制的執行成效,加強本澳應急處突的協同能力。演習還模擬透過社區民防聯絡機制通知社團機構,以及組織民防志願者提供災後社區復原工作,提升社會應對災害的綜合響應效能。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於總結時表示,演習過程整體流暢,然而,面對可能出現的各類極端天氣,需考慮更多複雜嚴峻的條件及情景,才能切實有效保障市民生命及財產安全,架構成員要繼續努力,儘快檢討演練中的不足之處,為修訂專項應變計劃提供意見,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和損失。
總疏散撤離4,588戶
是次演習參與成員除各民防架構成員外,亦包括47個民間團體及全澳非高等教育學校,參與總人數2,486人(當中包括民防志願者31名;市民385名),涉及總疏散撤離戶數4,588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