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至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近期,各地各部门同心聚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其中,针对一些外贸企业订单缩减、资金回笼困难等问题,各地创新金融服务,用“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解难。
在广西凭祥产业园夏石片区,这家水果加工企业投资2000万元研发无添加果干生产线。然而,巨额研发投入使企业突然面临资金短缺难题。就在研发面临中断之际,银行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伸出援手,以企业出口订单、应收账款等作为授信依据,向企业发放300万元“边贸贷”贷款。
“边贸贷”是当地专为从事边境贸易的企业和个人创新打造的低利率金融产品。针对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普遍情况,广西融资担保集团与银行协作建立了担保“边贸贷”服务体系,单户授信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
广西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相军介绍,他们大幅简化了边贸企业贷款审批流程,担保机构与银行审批双轨并行,将传统1到2个月的放款周期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行长张清介绍,梳理出来有70多个企业有需求,目前已经向6个企业投放了4000多万元。
针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外贸形势,各地加大金融创新,加力稳外贸。深圳集聚了全国最多的跨境电商主体,受当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出现“有单不能接”“有单不敢接”的情况。为此,当地多家保险公司创新成立共保体,在深圳落地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保”,为跨境电商境内采购提供信用保障。
与此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各地指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在江苏扬州,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梳理了76项外贸企业金融产品,推动信息直达基层。
扬州金融监管分局局长吉明介绍,聚焦27家对美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重点企业融资变化、续贷安排、贷款利率等8项指标,做好上半年到期的相关贷款续贷安排和降成本等纾困措施。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精准服务小微外贸企业
针对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的订单萎缩、资金链紧张等问题,金融机构如何精准服务?浙江湖州安吉县有近千家小微外贸企业,那里的情况如何?
在湖州安吉县这家家居产品生产销售的小微企业,成品仓库内沙发椅产品的箱子堆得满满当当。
某家居企业负责人张文杰介绍,他们企业出口美国的占比在80%左右,受关税影响,仓库已经积压了800多万元的货物。眼下,企业正在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和转内销来稳订单,然而由于资金没有回笼,让他们陷入困境。
正当张文杰犯愁时,当地的两家金融机构找上了门。在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湖州银行紧密协作,很快就给企业发放了150万元的小微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资金。
传统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量,往往对小微外贸企业设置较高的融资门槛。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与当地商业银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推出风险共担转贷款业务,主要服务制造业、跨境电商等小微外贸企业。
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陆美华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加大转贷投放力度,更好匹配小微外贸企业“短、频、快”的资金需求。
2025年1—4月,中国进出口银行新发放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150亿元,余额较年初增长10%,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出口信保破解外贸企业“接单难 避险难”
据了解,出口信用保险被各地纳入了稳外贸工作机制。出口信保都能为企业做什么,又是如何帮助企业破解“接单难、避险难”的问题?
在江苏泰州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左右的产品销往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国际贸易关税波动影响,企业海外贸易风险增加。为防止海外买家恶意违约取消订单,中国信保为企业加保出运前保险,同时“量身定制”国内贸易信用险方案,助力企业转内销。
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江西靖安这家照明电器企业不得不去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但是陌生的新市场也让企业面临更多风险。
为了给外贸企业吃下“定心丸”,当地政府联合中国信保构建了“政策+市场”双驱动的风险防控网络,覆盖买方违约、汇兑限制、政治风险等核心痛点。
靖安县工信科技商务局外贸科长徐朦介绍,从订单签约到货款回笼,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贸易全链条,企业不用再为“不可控风险”买单,自然能放开手脚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