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積極落實多項措施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及推進國際教育樞紐建設,以匯聚及培育世界一流人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建基於歷代的教育投入、高等教育完善制度、院校管治優化及教研團隊努力下,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於「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下成果卓越;而在近月因美國高教政策突變衝擊國際人才流動的形勢中,香港便發揮了重要影響力支援受影響學生。據最新數據,香港八所資助大學已就此接獲850宗海外學生轉校查詢,發出至少36份錄取通知。她又透露,由下年度起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的推廣撥款將倍增至4,000萬港元,以加強港校全球招生力度,局方亦會以「拼船出海」模式舉辦海外教育展,強化「留學香港」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香港多所大學近期接連在國際排名中創下歷史佳績,展示卓越的國際競爭力。蔡若蓮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媒體訪問時強調,排名指標只是與教育質素、競爭力相對優勢相關的參考數據,絕非教育的目標,香港高等教育會堅持高度國際化與多元化,為師生及研究人員提供世界級的教研環境。
她表示,面對全球激烈競爭,香港需要充分把握國家高速發展與教育強國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在新科技和國際形勢帶來的變革浪潮中緊抓教育發展的「黃金十年」,以保持領先。
港校速協助受「哈佛事件」影響學生
對於國際人才與教育形勢變化,蔡若蓮指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關注,因此在「哈佛事件」發生後八大能迅速響應呼籲公布便利措施,為受影響學生提供過渡課程及協助,以免學業中斷。
教育局補充,至6月26日八大已就此收到約850宗海外學生轉校查詢,當中香港大學已發出16份錄取通知書,香港科技大學發出15份,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則分別發出3份及2份。據嶺大回覆,該校2名來自美國的轉校生均屬人文類領域,分別涉及環球可持續發展及哲學學科。
「國際化小組」特別撥款增至4000萬
蔡若蓮表示,特區政府各院校正熱切向全球推廣香港高等教育,包括明年會由港中大主辦全球三大高等教育盛會之一的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展覽,屆時會吸引世界各地2,500名大學高層及教育部門首長參與,是重要的國際交流平台。
此外,教資會向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的特別撥款,亦會由現有3年度約2,000萬元增至4,000萬元,以加強擴展國際招生網絡及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因應八大非本地本科生上限已增至四成,蔡若蓮指出,港校海外招生正採取差異化策略,部分院校更精準面向「一帶一路」國家、新興經濟體及東盟地區,各校本學年非本地學生人數大增,海外生申請增幅亦較內地生高,趨勢令人鼓舞。
她提到,部分院校基於宿舍、教學設施及師資團隊等配套的考量,目前尚未用滿配額,局方會把四成限額視為階段性目標,將根據各校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待條件成熟後再穩步推進。
北都大學城發展綱要料明年上半年公布
蔡若蓮又表示,未來數年會系統性加速推進北都大學教育城,期望能帶動民間資本、企業及海內外夥伴參與,與本地大學共同做好國際教育樞紐建設,相關發展綱要將於明年上半年公布,提供更清晰路線圖對接北部都會區規劃。至於《專上學院條例》修例亦已於上星期獲立法會三讀通過,7月4日刊憲,有助提高本港自資專上教育的治理和質素,更全方位促進香港教育樞紐發展。
學生宿舍配套方面,蔡若蓮說,特區政府近年通過宿舍發展基金,已為八大新增8,000個宿位,加上未來兩三年完工的項目,宿位數目有1.3萬個。
另外,教育局亦已聯同發展局為以自資或私營方式將酒店及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拆牆鬆綁」,計劃在本月正式推出,初步反應積極,部分宿位最快可於2026/27學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