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3日)出席第二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表示施政報告公眾諮詢自6月中旬起以來,透過不同途徑已收到逾5500份意見,較去年增加近一成,政府亦舉辦超過40場諮詢會,接觸不同界別及團體聽取意見,他感謝市民踴躍建言獻策,他與團隊正密鑼緊鼓研究不同意見,亦會繼續舉辦多場諮詢會及前往社區探訪。
李家超稱,市民普遍認同本屆政府主動改革,處理多年的「老、大、難」問題,亦有不少市民樂見香港在很多國際評級方面不斷上升,認為是最客觀的成績表。他強調政策要宏觀及微觀兼備,制定政策會更重視細節、平衡利弊,要多做解說讓市民感受政策的正面效益。
李家超又指出,社會重視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都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應採用破格思維,只要安全及有效益,任何地方的建造方法和用料都可以採用。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但經濟呈正面發展,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長3.1%,是連續兩年半錄得正增長,剛發表的《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亦反映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再進一步提升。他稱在經濟轉型階段中,有行業做得更成功,亦有行業面對挑戰,但整體會令本港將來的經濟更強大,亦是打贏競爭對手的唯一出路,政府會制定政策支援面對壓力的企業,包括提供資助或提供適當的勞工,令行業可以繼續運作。
至於有意見認為輸入外勞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李家超稱經濟轉型期中,每個環節需要不同人力,部分行業更替時導致有勞工需要轉工,影響整體就業情況,他明白不同環節要用精準方法處理,當局照顧不同行業的需要時會照顧整體勞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