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天(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在火箭军工程大学,有一位破解武器装备“生命密码”的教授司小胜,他总是能把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有趣,深受学员们的喜爱。前不久,司小胜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也是火箭军部队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人员代表。从教10多年,他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这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托举导弹腾飞的“孔雀蓝”。
每一堂专业课上,司小胜都会把复杂的原理公式讲得通俗易懂,这是他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凝练出来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在课堂上,他用最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最难懂的公式,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他的课。”司小胜的学生说。
2018年,司小胜主动递交申请,成为军队首批现役转改的文职人员。“导弹绿”换成“孔雀蓝”,他本色不改、干劲不减。除了帮助学员们夯实专业课基础,司小胜还特别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火箭军工程大学 司小胜: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强军的基础,让学员能尽早接触到前沿知识,培养学员从实际需求到基础理论,到关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火箭军工程大学 张子上:司教授不仅在课上教会了我们军事科技的最前沿知识,还在课下带领我们开展了许多科技创新活动,让我们能够尽快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司小胜还勇于探索军事科技前沿领域。在一次基层调研中,司小胜发现某型装备在特定地域使用时故障率偏高,影响了部队训练和战斗力生成周期。于是,他带领团队展开深入研究,经过上千次实验验证和大量数据分析,最终开辟了复杂装备寿命预测新方向,为装备的维护和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近年来,司小胜先后获得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火箭军工程大学 司小胜:让我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培养的多名学员已走上骨干岗位,在部队的多次任务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二是在部队多次调研中,部队反馈的一些常见技术问题,经过院校基础知识的研究,关键技术的突破,取得的科研成果服务了部队建设,提升了部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