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对标”塑造出“上海大米”新形象——上海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观察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09-14

初秋时节,沪郊稻田,“八月香”节水抗旱粳稻和“沪早粳193”“松早香1号”等“国庆稻”主力品种率先进入收获期,追求新鲜美味大米的上海市民,中秋国庆双节将如期端起晶莹剔透又香又软又糯的上海大米饭。

上海国庆稻“沪早粳193”收割场景。

如果说“国庆稻”是为了弥补上海市场上新鲜好米的年度缺口,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沪软1212”“太安1号”“沪香软450”等中晚粳稻品种,则满足了上海市民对高品质本地大米的追求,而以“申优28”为代表的杂交粳稻品种,则是继节水抗旱稻服务全国绿色生态稻米产业后,填补了优质“超级稻”的空白。

2018年,“沪软1212”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是10个获得金奖的粳稻品种中唯一一个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优质品种;2019年,“松香粳1018”和“旱优73”分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和籼稻金奖。业内人士由此感叹,上海四个水稻品种获得全国金奖,改写了上海水稻产业历史的同时,“上海大米”悄然改变着南北方的稻米消费格局。

“20年前,上海市民餐桌上65%都是东北大米,如今这个数据反转,餐桌上65%是来自南方的软米,如果不是采取‘两次对标’战略,‘上海大米’出圈是不太可能的。”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曹黎明感慨道。

记者通过曹黎明了解到,“两次对标”,对标的是东北大米和日本越光大米,内在驱动力是一致的,那就是满足上海市民对大米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的高要求,引领消费,助力国家稻米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众所周知,米质比产量、抗性等性状更加复杂,涉及直链淀粉结构、各种成分的平衡,以及诸多精密指标的内在关联,包括作物所稻米团队在内的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各团队非常明确,对标东北大米,首要的是培育符合上海市民需求的地产大米品质口感。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优质食味大米品种示范田场景。

“沪软1212”正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截至目前,“沪软1212”年推广面积已超50万亩,成为“崇明大米”“金山稻花湾”等上海区域大米品牌的主栽品种。

对标东北大米夯实了上海大米香软糯的品质,如何对标日本越光米这一国际优质米标杆?“客观来说有挑战性,日本的气候更适宜水稻种植。”曹黎明坦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这高温高湿的上海,种出更好吃的米。”

过去两年,“高温对稻米淀粉结构影响”的试验正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里展开。记者了解到,这场试验的目的,一是解析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二是借助生物育种技术,精准改造耐高温相关基因及调控因子,并通过人工模拟极端高温环境进行验证,以此培育极端高温气候条件下高品质高产量的稻米新品种。

9月10日奉贤区谷满香合作社内杂交粳稻申优28机械化制种辅助授粉现场。

记者发现,除了追求耐极端高温优质稻米新品种,上海大米产业已经形成了水稻品种优质化、生产机械化、种植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路径,产业各环节经营主体自觉融入上海水稻从育种到餐桌的全链条中。也正是基于此,“上海大米”形成了分子设计育种、绿色栽培技术、加工保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在这一格局下,“优糖稻”等功能性水稻加速推向市场,让上海市民感受到了“上海大米”锦上添花般的优越感。

从对标东北大米到自我加压对标越光大米,从优质高产攻关到功能稻米开发,每当秋风起时,上海郊区的金色稻浪不仅是优质高产的美丽风景,更是端牢端好“中国饭碗”、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形象的上海答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陈楠

9个维度见证“十四五”时期我国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成效

2025-09-14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民族团结佳话代代传

2025-09-14

太空菜园丰收、开展应急演练……神二十乘组“解锁”多项新体验

2025-09-14

事关食品安全检查队伍 市场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5-09-14

【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市场新意足 消费活力旺

2025-09-14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风雨来袭时展现责任担当

2025-09-14

活力中国调研行|建绿色长城 守绿水青山

2025-09-14

绘说现代化丨青海,“风”“光”无限!

2025-09-14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达成各类成果超900项

2025-09-14

转型拓发展 三晋谱新篇 向绿而兴 内蒙古绘就发展新蓝图

2025-09-14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2025-09-14

突遇冰雹如何科学避险?一文了解

2025-09-14

车被冰雹砸坏了保险公司能理赔吗?记住“48小时黄金法则”

2025-09-14

在服贸会,看教育服务三个“新”

2025-09-14

共享“数智”机遇 感受行业前沿脉动

2025-09-14

数智赋能,服贸“惠”全球

2025-09-14

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向国际一流湾区加速迈进

2025-09-14

全国小麦收购量超1亿吨

2025-09-14

1至8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

2025-09-14

节前旅游市场热度升温 错峰游火热

2025-09-14

我国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2025-09-14

焦点访谈|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服贸行业,将如何影响你我?

2025-09-14

伟大精神丰碑永铸——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启示录(四)

2025-09-14

柯克被杀案“缉凶”闹乌龙 美FBI局长陷舆论漩涡

2025-09-14

与委内瑞拉关系持续紧张 美军向波多黎各派出多架F-35战机

2025-09-14

印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2025-09-14

南非约翰内斯堡多区断水 供水系统每日14小时限流

2025-09-14

视频丨美国务卿:以色列空袭多哈不会改变美以两国的牢固关系

2025-09-14

秉持平等态度 争取双赢结果——写在中美马德里会谈之前

2025-09-14

(有片)觀塘道兩巴士與電單車相撞 鐵騎士重傷昏迷送院不治

2025-09-14

甘肃省甘南合作市:绿色发展 科技赋能 传统牧业插上“智慧翅膀”

2025-09-14

小菌菇何以引领“大健康”产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拓展产业链价值链

2025-09-14

“两次对标”塑造出“上海大米”新形象——上海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观察

2025-09-14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圓滿舉辦共譜灣區新樂章

2025-09-14

“苏轼”穿越现身2025洋河·双沟开窖节,吟诵《水调歌头·头排几时有》

2025-09-14

臨時避暑中心今日繼續開放

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