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李家店村,湖北首个国审节水抗旱稻品种“琴旱优651”在此测产,“干谷平均产量493.04公斤/亩”,随着专家组公布数据,现场掌声响起。
江夏区五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安强介绍,这块测产田高低不平,坡度大导致土壤保水能力差,以前种植投入的成本都难以收回不得已成了撂荒地,连田埂都没有,这两年开始复垦复耕种节水抗旱稻和冬油菜,6月播种后用喷灌带应急,除出苗及抽穗灌浆期微喷灌保持田间湿润外,其他时间完全靠自然降雨旱播旱管,对这个产量较满意。
节水抗旱稻是通过整合现代水稻与旱稻的优良特性而育成的新型栽培稻品种。与一般水稻相比,节水抗旱稻可在旱地、撂荒地、山坡地种植,提高边际土地利用效率,还能减少劳动力投入和面源污染,成为国内水稻育种研究的热点。
湖北大学节水抗旱稻团队负责人付冬博士介绍,近两年该品种在湖北襄阳老河口市张集农场连片两千亩旱播旱管种植,全程无淹水灌溉,表现出诸多优点。9月14日,同样是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在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测产,干谷产量折合达到705.1kg/亩,专家建议后期总结栽培措施,加大推广力度。目前湖北育种单位已培育4个节水抗旱稻品种,总示范推广面积约50万亩。将计划进一步改良稻米品质,让好种更好卖,提高农户种植效益。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