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色”足、“动能”强!区域协调发展跨域聚力 织密“发展经纬”绘就融合新图景

央视网2025-10-19

央视网消息:如果说,中国发展是一幅壮阔长卷,区域协调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五年,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频共振”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破壁融合”,从长三角一体化的“携手共进”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双向奔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织就了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民生共惠的“发展经纬”。区域协调发展的“成色”更足、“动能”更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搭建起了坚实的空间骨架。

首先把目光先聚焦长三角这片活力热土。“十四五”以来,这里的一体化发展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超33万亿元。9座GDP“万亿之城”撑起经济脊梁,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据全国近三分之一份额,创新与产业的双轮驱动愈发强劲。在长三角,“一小时通勤圈”让跨省生活成为常态,“4小时产业圈”让产业链条无缝衔接。来长三角原点 看15分钟何以跨三地

在沪苏浙边界,2025年全新落成的方厅水院,恰是观察一体化的“微缩窗口”。

这里是方厅水院的廊桥上,整座方厅水院建筑合围的河面中心点就是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行政边界交汇点,这里也常常被称作长三角的原点。

从空中俯瞰,方厅水院就呈现出了一座规整的四合院型制。方厅水院的4个角落,分别设置了沪苏浙皖4地的主题展馆,每一处都融入了当地的文化风情与地域特色。

不仅是地理与文化的“交汇点”,方厅水院本身更是一座科技感拉满的“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筑。比如建筑顶部铺设的并非普通黑色瓦片,而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光伏瓦。它们一年的发电量,足以覆盖方厅水院全年的用电需求,真正实现了自发自用、绿色低碳。

在方厅水院走上这么一圈,大概需要15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15分钟跨越长三角”就成为了可能。记者跨过的这条线就是上海、江苏之间的分界线。这样一座地跨三地的建筑,放在以前去审批往往要“一切为三”交给三地的部门分别去办理,不仅手续繁琐,而且耗时耗力。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制度创新,恰恰打破了这种壁垒。示范区探索出“跨域项目六位一体审批新模式”,把原来一个事项需要的“三个文件、三个公章”,优化成 “一个文件、一个公章”,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太浦河串联起沪苏浙三地。过去,江苏将其作为泄洪通道,浙江、上海则将其作为饮用水源,定位不一致导致治理标准不一致,之前问题频发。如今,三地打破行政壁垒,共同制定“一套标准”,探索推行“联合河湖长制”,全方位实现 “共保联治”。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太浦河水质持续提升,人们可以在这里漫步、骑行,还能在周边水域体验皮划艇、桨板等休闲项目。

绿色创新的能级效应,还吸引了更多高能级项目落地。建成至今不到半年时间,方厅水院已接连承办多个国际国内大型会议、世界赛艇锦标赛等重要活动,周边的酒店、休闲设施也在加速建设。

更令人振奋的是,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已在示范区落地,围绕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布局。现在,示范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3700家。曾经被视作“三不管”的省际交界处,现在已经成为了人才汇聚、产业集聚、活力迸发的发展热土。看!京津冀如何“共造一辆车”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向纵深,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推进,雄安新区从蓝图变为实景,三地城际铁路网织密主要节点,1.2万个产业协同项目落地生根,医保异地结算、社保跨省转移等民生事项“一网通办”,协同发展的“向心力”持续增强。在这其中,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正是协同实践的重要缩影。

一辆车有多少个零部件?答案是将近2万个。在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的一家企业里,一款汽车的座椅正在生产。看似普通简单,但“含金量”却一点也不少。在这里的产线上,工人们把530多个零部件,组装、再组装,形成的成品座椅将直接提升我们的乘坐体验。

夏天能通风、冬天能加热、乏了有腿托、累了能按摩,还不仅如此,如果想要更舒服,这款座椅还有零重力模式。

这里还在持续上新,工作人员对这条即将上线的新产线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投产后,这里的产能将直接翻倍,是日产配套从200辆提升至400辆。

这张发货单收货地址显示的是北京。如今,这里的座椅正在向京津冀地区的6家整车企业供货。小座椅也是大产业,要把产业做大,依靠的正是“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释放出来的红利。

来看“十四五”期间,这家座椅加工企业的发展时间图。“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这里还只能生产骨架,2023年软饰业务上线,2024年整椅开始量产,而到了2025年,这里的产能将实现翻倍。企业迎来发展爆发期的背后,是“十四五”中期的2023年,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的“六链五群”培育方案,其中就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三地要共造一辆车”怎么造?三大园区为京津冀18家整车厂提供配件服务,天津的整车、变速箱、车灯、座椅;廊坊的地毯、板材;顺义的玻璃、雷达,全车价值超七成的零部件都来自于京津冀三地,“三地共造一辆车”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服务京津冀、受益京津冀。受益的不仅是企业的收入,更是产品的竞争力。在距离座椅企业2公里外这家生产车灯的企业实验室内,一款更智能的新产品正在研发。京津冀更大市场需求,让这儿的研发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而这款新产品预计年内将向全国供应。从零到五 成渝双圈

京津冀以“三地共造一辆车”勾勒出产业协同的生动图景,而在西部大地,成渝双圈携手共进,让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活力在不同版图上持续绽放。“十四五”期间,四川、重庆深化全方位合作: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产业协同的“软联动”,从科技创新的“聚力突破”到民生服务的“跨省通办”,双城经济圈的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以前,成都人和重庆人见个面坐车都要好几个钟头,现在安逸噢,喝杯咖啡就见到了。

成渝1小时高铁直达,每天开行动车组超100对,共同培育三国、三峡、三星堆为代表的多条文旅精品线路。

川渝的科学家强强联手简直“开了挂”,共汇聚科技型企业超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

小零件在这儿组装就成了汽车,新屏幕一批一批就点亮全世界,集装箱排着队等着坐船出海。现在这个地方造了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全国每10辆汽车就有1辆“川渝造”。

共建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中欧班列开行量全国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超1.7万亿元,比五年前提高40%。

想当年,去隔壁办事叫“跨省”,盖章、开证明等得人毛焦火辣。现在不一样咯,935家医院实现222项检查结果互认,公积金信息实时在线共享,355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地。

五年攒劲、五年实干,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6.3万亿元跃升到8.7万亿元。用“搭伙”代替“单打”,西部“双城记”好戏还在后头哦!“桥”见大湾区 连通融合新图景

从京津冀协同造车、成渝双圈携手到长三角一体化突破,交通始终是区域融合的“先行官”。在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正改写珠江口格局:“十四五”期间,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相继开通,让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再上新台阶。

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珠江的虎门入海口。站在横跨其上的虎门大桥高约150米多米左右的主桥塔上眺望,清晨,虎门大桥上的车流已经逐渐汇聚。川流不息之间,是忙碌的人员往来,更是大湾区每一天活力苏醒的见证。

虎门大桥曾是珠江口唯一的过江通道。也曾是全国最繁忙、最拥堵的高速公路桥梁之一。

如今,从珠江口往南望去,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依次排布,珠江口过江通道不断补充、增多。

记者乘坐着广州海事局的海巡船进行日常的巡航,沿着珠江出海口一路顺流而下,这条水路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天的船舶流量可达5000多艘次。沿着这条航道,能一路见证大湾区黄金内湾交通格局的重构。

让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得以缓解的,正是不远处2024年6月刚刚建成通车的深中通道。这座“超级工程”让深圳、中山、广州南沙,从绕行两个多小时到跨海20多分钟,实现了交通巨变。

自通车以来,截至9月22日,深中通道累计车流量已超过3900万车次,日均车流量约8.73万车次。最高峰时创下了单日18.16万车次的记录。目前,深中通道车流量约占到了每天珠江跨江车流量的20%。

车流的背后,不只是数字,更是融合与发展。

五年来,深圳现代化建筑群不断扩区,中山马鞍岛从大片农田到高楼林立。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珠江两岸的城市群联系也更加紧密,产业协同进一步深化,跨市通勤、购物、旅游已成为常态。

从深中通道驶出,继续向更广阔的海面前进。在距离深中通道直线大约31公里左右的地方,只见碧海蓝天,银色“飘带”卧波,这便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十四五”期间,得益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规则衔接机制落地,2025年以来,港珠澳大桥单日车流量、单日客流量纪录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粤车南下”政策细则也有望2025年年底前公布。

港珠澳大桥也是一座规则衔接之桥,成为“硬联通”与“软联通”结合的缩影。大湾区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湾区之一。我眼中这5年的新变化

“十四五”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还将融合的触角延伸至城乡全域,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让乡村与湾区核心城市同频成长。

汕头市海门海兴英歌队队员林思涵今年15岁,学习英歌已经一年多,她感到很开心、很自豪。

林思涵表示,这几年,英歌舞的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上至70岁的大爷、小至3岁的小孩,大家热情很高,省里也把英歌舞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扶持。

他们区以前只有60多支英歌队伍,现在增加到了130多支。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跳英歌舞,现在这里一年得演出上百场。小小英歌舞不光是在潮汕火了,更是火到了国外。英歌舞“走出去”,又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来”,这里节假日和暑期,酒店民宿基本天天爆满。现在,英歌舞成为了潮汕的“超级IP”。

茂名信宜市平塘镇马安村返乡青年张文,2024年初返乡开了一家农家菜,从珠三角的机械工变成马安村的乡厨。

张文介绍,马安村在海拔800多米的竹山上,有3万多亩竹林,以前道路不通,一下雨就变成了“水泥路”。2021年,高速和进村公路通了以后就方便多了,政府还因地制宜把旧村打造成了旅游村,村容村貌提升了,越来越多的大湾区游客走进了马安竹海。现在,他们村有低空经济,乘客可以坐直升机俯瞰整个马安。他的餐厅现在也生意火爆,虽然很忙但是忙得开心。

法国卢浮宫发生持械抢劫事件 暂停对外开放

2025-10-19

以美联手施压哈马斯 加沙停火协议脆弱性凸显

2025-10-19

金价涨了 印度人节日买金习惯变了

2025-10-19

通讯丨“加纳视中国为重要合作伙伴”——中国经验助力加纳发展进程

2025-10-19

专访丨长远规划在推动中国各领域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访埃及《消息报》副总编辑阿米尔·塔马姆

2025-10-19

北京大兴区发布霜冻蓝色预警:地面最低温度将下降到0℃以下

2025-10-19

“成色”足、“动能”强!区域协调发展跨域聚力 织密“发展经纬”绘就融合新图景

2025-10-19

刷新两个“最”!神二十乘组“太空出差”渐入尾声 | 中国空间站周记上“新”↓

2025-10-19

关于国家授时中心遭受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事件的技术分析报告

2025-10-19

掌握铁证!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美国国家安全局重大网络攻击案

2025-10-19

大风黄色预警:新疆、内蒙古等9省区部分地区有7到8级阵风

2025-10-19

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黄色警报 海浪警报升级为橙色

2025-10-19

台风蓝色预警:福建沿海、广东东部沿海等部分海域阵风可达11到12级

2025-10-19

受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 福建55条客渡运航线停航

2025-10-19

受台风影响,海口“三港”10月20日14时起停运

2025-10-19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郑丽文复电习近平表示感谢

2025-10-19

习近平就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逝世向日本首相石破茂致唁电

2025-10-19

第138届广交会一期到会境外采购商约15.79万人

2025-10-19

【百姓身边的“十四五”】日行万里 旅行“说走就走”

2025-10-19

多地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 “微改造”激活街角巷尾

2025-10-19

学习新语丨总书记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2025-10-19

坚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固本——“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五

2025-10-19

15個美好家庭獲表揚 卓永興:體現傳統美德樹立好榜樣

2025-10-19

屯門大興邨墮樓夫妻釀兩屍三命 女死者疑數日前曾赴台墮胎不成功

2025-10-19

全國勞動模範和大國工匠代表團明抵港 展開一連四天訪問

2025-10-19

當毒販跑腿攜逾10公斤大麻 泰國抵港外籍女斷正

2025-10-19

逾20位文武生花旦披甲上陣 《忠烈楊門2025》「戲」勢強勁

2025-10-19

少訊禁毒防罪籃球賽暨嘉年華 周一鳴:學習團隊精神 遠離毒品引誘

2025-10-19

(有片) 馬鞍山地盤失火 濃煙攻入港鐵恆安站

2025-10-19

中環華懋大廈三級火|華懋集團:已聯絡租戶提供支援 祝願傷者早日康復

2025-10-19

上海財經大學香港教學點舉行2025年開學典禮暨第七屆匡時論壇

2025-10-19

第十五届中国菊花展览会在河南开封开幕

2025-10-19

安徽宿州:砀山酥梨结满枝 产销一体促振兴

2025-10-19

孟加拉国达卡国际机场航班恢复正常

2025-10-19

美方“缉毒”行动被批侵犯主权 委内瑞拉:对美防御就绪

2025-10-19

孟加拉国达卡国际机场航班恢复正常

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