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眼下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秋季造林窗口期。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当地抓紧栽种梭梭、花棒等治沙苗木,同时引入无人机运输,治沙效率大幅提升。内蒙古一半以上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十四五”以来累计造林2202万亩、防沙治沙5000万亩。甘肃依托“三北”工程建设,聚焦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今年5月,一条总长逾380公里、总面积210万亩的环绿洲林带完成锁边闭环。
统筹治水,守护一泓清水。金秋的洱海,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海菜花如点点星光散落在湖面。到今年上半年,洱海流域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污水收集管网5700多公里。云贵川三地携手,打破行政壁垒,共同立法保护长江上游的赤水河,流域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以来完成生态补水1.7亿立方米,优良的湿地环境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候鸟来此越冬。
治理大气,保卫一片蓝天。这是从成都市区观测到的百公里外的雪山。成都依托“智慧大气”系统建设,为上万家企业制定减排方案,精准治污。山西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提升行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焦化产业大县清徐,近期最后一处干熄焦项目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至此当地焦化企业全部升级环保节能技术,主要污染物减排5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北塞罕坝林场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带动周边百姓发展乡村游、农家乐,年收入超过6亿元。福建累计培育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近1.2万家,去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8121亿元。安徽出台省级林业碳票管理办法与计量标准,将林木的碳汇功能转化为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资产。截至目前,已完成12笔省级林业碳票交易,生态的“含绿量”转化为发展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