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推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晨在電台節目上表示,香港青年非常優秀,只要有平台和機會,一定找到方法發揮潛能。對於有立法會議員在報章撰文指,越來越多年輕人目光黯淡,許多青年已放棄對未來的憧憬。麥美娟對有關言論不表認同,不認為青年選擇「躺平」,如果出現機會,青年將很努力把握,例如民青局每年舉行各項交流計劃,申請人數都倍增,當有六至七成是首次參與的並不是「熟客」,而有關「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將為青年人提供更多機會。
麥美娟指,「有些人的言論,其實其潛台詞是想說政府做得不夠,所以青年人『唔like』你(政府),但其實這樣的說法對青年人很不公平。由我們民青局舉辦的各項交流計劃也好,實習計劃又好,每年的申請人數是倍增的。即是說青年朋友是知道我們有這些活動舉辦,而這些活動是他們想參與,而且他們會爭取這些機會去參與我們的計劃。」
她指,本港青年面向國際,亦有語言優勢,生活於國際大都會,與國際社會有很多溝通和接觸,因此要善用優勢更聯通世界。政府其實每年都會資助20人到聯合國志願組織實習半年,亦安排參與國際會議,日後將會加強有關工作,例如如果有一些組織在其專業領域有國際會議,可向局方申請資助,支持他們安排本港青年參與,亦會繼續向不同國際組織爭取實習崗位。而「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除會為青年提供更多參與國際交流和國際會議的機會外,亦會資助各範疇的機構,提供機會讓青年參與國際會議。
麥美娟又指,本屆政府非常重視青年聲音,在18區每區都設立兩個青年委員會,委員不單由政府委任,年滿16歲亦可自薦加入,每年有數千人申請加入,年滿16歲便符合資格,一同建設社區。
另外,本港早前舉辦的青年發展高峰論壇,吸引超過3,000名青年參加,當中有600名青年來自美國及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亦安排本港青年義工接待,訓練本港青年的「主人翁意識」。
在其他扶持青年成長發展方面,民青局在「青年宿舍計劃」下,資助非政府組織將酒店轉型為青年宿舍,現時本港已有3,000多個宿位,荃灣、九龍城、深水埗、灣仔和天水圍等都有,除讓青年人以低於市價的租金入住,亦在居住期間,參與義工服務、到大灣區考察,在各方面裝備自己,面對人生不同階段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