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农业政策性金融赋能现代种业振兴”专场活动上,陕西首只聚焦现代种业发展的专项基金——现代旱区种业(杨凌)发展基金正式启动。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据了解,该基金作为聚焦种业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10亿元,首期认缴出资5亿元,基金投资覆盖种业及农业相关重点领域,其中对种业领域的投资占比不低于基金规模的50%。
该基金相关负责人介绍,基金将旱区种业作为投资重点,通过股权投资加大对旱区种业的支持力度,并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推动我国旱区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我国旱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0%,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作为基金注册地的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具备推动旱区农业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潜力。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旱区农业发展需求,建立了以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苹果等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在作物遗传育种、小麦条锈病防控、牛羊克隆技术、反刍动物遗传进化、苹果抗逆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一步,该基金将借助杨凌示范区科研优势和产业优势,将国家种业创新重大需求与本地发展实际相结合,支持杨凌示范区打造旱区种业硅谷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记者注意到,该基金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陕西省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控股子公司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北京先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资50%,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杨凌农科股权投资基金各出资20%,陕西农发集团指定杨凌农业科技产业集团出资10%。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陕西省在推动粮食生产、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合作密切,双方紧抓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点,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2023年3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陕西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重要领域投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合作,打造银政合作典范,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2024年11月,农发行与陕西省政府签订《陕西省政府与农发行金融支持杨凌高质量发展备忘录》,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常态化合作机制。该基金的设立正是落实《金融支持杨凌高质量发展备忘录》的重要合作事项,是国家、省级、地方三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骨干农业企业合作的重要探索。
现代旱区种业(杨凌)发展基金启动仪式,各出资人按下启动键。
该基金由北京先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据了解,北京先农投资在种业领域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资源优势,其管理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是国家层面唯一一支专注于种业领域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自2013年设立以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北京先农投资围绕服务国家种业振兴战略,重点支持种业企业自主创新和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为种业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基金累计已投资44家企业,投资额达到36.71亿元,接近基金规模的 1.5倍,投资布局18个省份、带动社会资本近200亿元。
为推动基金尽快发挥成效,在杨凌农高会专场活动上,北京先农投资与杨凌农业科技产业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依托现代旱区种业发展基金,建立长期、稳定、互惠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共同探索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企业培育、农业产业链升级的有效模式,为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和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