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湖南省湘潭市94.85万亩晚稻相继成熟,进入收割期,田间地头机器轰鸣,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碎秆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稻谷。“有了政策托底和科技助力,我们干得更踏实。”看着稻田里轰鸣作业的机械,湘潭县石潭镇双季稻丰产示范基地的种粮大户唐仕民说。
作为湖南省粮食生产的重要产区,今年以来,湘潭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种好田、播良种、育能手”为抓手,推出一系列涵盖耕地保护、生产服务、资金支持、强农惠农等领域的政策,扎实有力推进粮食生产,预计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56.93万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3月底,湘潭发布2025年1号田长令《关于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全面提升耕地保护水平的令》,压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耕地保护责任,健全市、县、乡、村、组五级“田长”体系。通过强化执法监管,运用“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和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在提升耕地质量上,深入推进“耕地‘山上’换‘山下’两年行动”,将山上的陡坡耕地有序退出,置换并恢复山下条件更优的耕地,从空间上优化布局。
为实现“粮田多产粮、产好粮”,湘潭市农业农村局从要素支撑、科技赋能、示范带动、资金支持等方面发力。深化“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落实好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小田并大田”,支持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高标准农田。自2011年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1.66万亩,占耕地总量的83.7%,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4.57以上;推广以“春静模式”为代表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加强规模主体培育。全市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规模种粮主体突破4522户,同比增加469个。
“今年,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成立5个粮食生产指导服务组,分区包片深入生产一线,对各县市区加强惠农补贴政策宣传,开展苗情、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生长动态,实现粮食生产任务乡镇调研指导全覆盖。”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志勇说。湘潭市还发布农业主推技术20项,通过“看禾订种”示范推广良种,主要农作物(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通过组织召开农机安全生产培训80场次,累计培训农机手6500余人次,确保水稻、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80%以上。同时,促进新型、环保农机具使用。目前,全市已完成水稻机插机抛面积42.43万亩,报废农机具922台,发放补贴金额722万元。
湘潭聚焦粮食生产全链条,高效统筹调度资金,确保政策红利第一时间精准直达田间地头,激发种粮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统筹使用产粮(油)大县、商品粮大省奖励、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等资金,将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支持重点,累计投入粮油生产资金约3.4亿元。此外,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动“财金联动”支农模式落地。中国农业银行湘潭分行灵活运用“专业大户贷”、科技e贷、惠农e贷等产品及组合,支持涉粮规模经营户大额信贷融资需求,今年以来累计使用信贷支持涉粮经营大户164户、金额2.1亿元;针对粮食企业轻资产、周转快、季节性资金需求强等特点,通过“粮食基金贷”累计提供信贷支持1600万元。
同时,湘潭还在双季稻区域因地制宜建设6个市、县、乡领导联点重点水稻生产绿色高产高效基地和29个一般水稻生产绿色高产高效基地,集成推广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服务体系,实施耕、种、收等全环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全链条产业融合。
作者:谢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