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甜蜜产业“蜂”起巴渝 重庆蜂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5-04-1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从巴山渝水间的零星蜂箱,到如今年产值3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重庆蜂产业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甜蜜答卷”。自2017年以来,在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与生态优势的叠加驱动下,重庆蜂业实现了数量增长、基地扩容、加工升级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闪亮样本。

数据见证蝶变,成果彰显实力。2023年,全市蜜蜂保有量跃升至159.39万群,较2017年增长50.37%,其中中华蜜蜂138.37万群、西方蜜蜂20.91万群,蜂蜜产量达2.09万吨,稳居全国前列。产业版图持续扩大,14.62万个养蜂场(户)星罗棋布,8个蜜蜂授粉基地、4个“蜜蜂之乡”、2个蜜蜂示范小镇成为乡村振兴新地标。加工端同样亮眼,86家蜂产品企业蓬勃发展,19家企业获得SC认证,“金佛山”“城口蜂蜜”等10余个区域公用品牌声名远扬,将巴渝蜂蜜的醇香带向全国。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腾飞的“硬核引擎”。重庆市蜂产业创新团队聚焦痛点难题,实现三大技术突破:在城口、南川建立中蜂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破解良种繁育效率瓶颈;研发智能蜂箱、机械化采收等成熟蜜生产技术,让蜂蜜波美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创新蜂蜜加工工艺标准,将山花蜜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重庆蜂谷美地生态养蜂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蜂场、重庆师范大学研发的“智慧蜂场管理系统”,更是让传统蜂业焕发数字活力。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多方协同的“组合拳”。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搭建“产学研推”创新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构建从种质保护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在石柱中益乡,技术团队补植3万亩蜜源植物,建设示范蜂场,让小蜜蜂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在云阳、大足等地,市级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14.6万养蜂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

“我们不仅要让蜂农‘有蜂养’,更要让他们‘养好蜂、卖好蜜’。”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小班实训+大班普及”模式,累计培训养蜂能手超5000人次,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蜂农。在2021年“世界蜜蜂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重庆蜂业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巴渝蜂业的独特魅力。

如今,穿梭于重庆的青山绿水间,蜂场与花海相映成趣,甜蜜产业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随着蜂文旅融合加速推进,“采蜜体验”“蜜蜂科普”等新业态不断涌现,重庆蜂业正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向着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甜蜜动能”。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热门频道: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