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旨在强调阅读作为连接个体与未来发展的纽带作用,倡导通过阅读开拓视野、传递智慧,为人类共建更美好的明天。
2025年北京书市,一位读者正在挑选书籍。中国网记者 杨俊康 摄
阅读,是心灵的滋润,是智慧的源泉。正如古人所言:“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怎比读书香”。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文学作品等,公众不仅获取丰富的知识,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阅读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为营造书香社会,让全民阅读作为生活方式融入当代社会指明了行动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AI时代,阅读的形式不断更新。但读书依旧是我们收获知识、丰富经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为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要持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不断增强公众的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个人习惯,成为社会共识,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2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印发;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近日,《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民阅读法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全民阅读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全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依托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民营书店等阵地,开展理论宣讲、社科普及、文化讲座等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丰富公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书籍触手可及,让文化惠民近在咫尺。
在书香社会建设不断推进中,全民阅读的氛围日渐浓厚。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从76.3%上升至81.9%,提高了5.6个百分点。
读书、读好书。对个人而言,读书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而言,提升全民阅读的水平,是提升民族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随着全民阅读的服务网越织越密,让读书氛围由沿海地区向内地城市、偏远山区扩展延伸,惠及更多基层人民群众,让阅读真正融入公众的生活中去。
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全社会都参与进来,让阅读从一个节日的主题转变为全社会的生活方式,让书香氛围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