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2024年3月起,社會福利署透過內部審查,發現有不法分子利用偽造病假紙,申請「交通意外傷亡援助」(俗稱「車手獎」),在轉交警方經深入調查後,警方由2024年10月起至今共進行三波拘捕行動。截至今年6月,警方已拘捕353人,在諮詢律政司意見後,部分人士已被起訴。
西九龍總區總區重案組第二隊總督察林伯喬(7日)表示,社會福利署一直進行審查工作,在今年4月再轉交8宗交通意外申請個案予警方跟進。調查期間,警方發現大部分意外俱是自編、自導、自演,首先涉事司機都不約而同聲稱在清晨時分發生交通意外,因為避開狗隻或路面濕滑原因,在僻靜的路面發生交通意外。其後,涉事司機或乘客會提交多張偽造病假紙訛稱受傷,獲發94至180日病假,向社會福利署提交申請交通意外傷亡援助。
因應4月社會福利署轉介的10多宗個案,西九龍刑事部在本周,展開了第三次代號為「破域」的拘捕行動,行動中以「欺詐」罪,共拘捕7男1女本地人,年齡介乎22至60歲,分別報稱任職倉務員、運輸工人及無業等。所有被捕人俱已獲准保釋。據了解,個案中申請的援助金額,最多高達10多萬元,申請病假日數為最多的180日。
林伯喬指出,社會福利署轉介的第一波個案宗數有300多宗,第二波有90多宗,第三波則有10多宗,數字明顯呈現回落,至於是否集團式犯案仍在調查。政府成立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的目的,是為了向交通意外受害人或因交通意外而死亡的受養人提供經濟援助,但不法分子利用偽造文件騙取政府援助,是嚴重浪費政府資源及公帑。警方呼籲,騙取政府援助屬嚴重刑事罪行,相關行為有機會構成欺詐罪,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監禁14年,市民切勿以身試法。經過警方積極跟進後,由社會福利署轉介跟進的案件宗數已顯著回落,警方會繼續與社會福利署保持緊密聯絡,透過合作機制,就着可疑的申請個案主動作出調查,以杜絕不法分子騙取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