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暑期來港遊熱潮持續 人流盛況如黃金周
2025-08-11 来源: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暑期旅遊旺季來臨,大量內地旅客湧入香港,使香港各處人頭湧湧。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數據,除了8月2日黑雨襲港外,上月至今每逢周六日,訪港的內地旅客直線上升,剛過去的周六(9日)單日錄得超過20萬人次的內地旅客入境,創五一黃金周後最高紀錄。來港遊熱潮持續,昨晨蓮塘香園圍口岸聚集大批內地來港團及個人遊旅客,維港兩岸、中環大館及荷李活道等本港熱門景點也人山人海。旅遊業及創科界人士建議,利用科技實時通報人流狀況,讓旅客錯峰出行,提升旅遊體驗。

暑假訪港內地旅客統計

香港遊持續火爆,入境處數據顯示,前日(9日)周六有204,607人次內地旅客訪港,較8月2日增加近三成。昨早周日也有不少內地家庭、旅行團選擇來港,蓮塘香園圍口岸成為熱門通關點,當中不乏手持旅行團旗幟的團客。

「我專程來香港看G-Dragon權志龍在亞洲博覽館的演唱會,打算在香港逗留兩三天,沒想過來香港的人這麼多。」來自深圳的林先生昨日經蓮塘口岸訪港,主要目的是觀看演唱會,順道在香港遊玩。他表示,過關輪候一小時,「畢竟是周日,人多是預料之中,但如果能預早知道這個口岸擠擁,我會選其他口岸過關。」

●來港的遊客昨早等候過關,擠滿蓮塘口岸。 網上圖片

也有家長帶着放暑假的兒子來港輕鬆一下,周太太昨日與兒子乘搭天星小輪等候逾一小時才成功登船。她表示:「香港真熱鬧,打算到油麻地、尖沙咀等地打卡。不過今天天氣酷熱,感覺人太多,有點熱,而且處處要排隊。」她表示,理解天星小輪是香港重點景點,自然人多。「主要在閘口處擠擁一點,畢竟是周日……很多人。」

蓮塘口岸(香園圍口岸)去年平日每日出入境人次有62,905人次,超出該口岸設計/預計每日可處理3萬旅遊人次的上限。

●蓮塘口岸昨早人頭湧湧,幾近逼爆。網上圖片

交通成本低 蓮塘口岸逼爆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顧問梁芳遠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析,該口岸因允許香港牌巴士接送旅行團,交通成本顯著低於其他僅限兩地牌照巴士的口岸。「以平日為例,深圳灣口岸至市區的巴士費用約為1,800元至2,000元,而蓮塘口岸僅需1,200元至1,400元,成本相差近一半。」她指出,這一優勢吸引大量旅行團選擇蓮塘口岸。

來港團火爆帶動香港旅遊業,為提升旅遊體驗,梁芳遠建議旅監局與入境處合作,實時共享入境旅行團數量數據,協助入境處提前調配人手、增開通道。「旅監局掌握旅行團資訊,可作為橋樑,與入境處及旅行社協調,確保通關效率。」

●女遊客打卡留念。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學者:宜推送實時資訊 便利旅客通關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紀緯紋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建議政府運用熱力追蹤攝像頭及AI客流統計系統,實時監測通道排隊長度與人員停留時間,並通過將數據直接傳輸至入境處,實現動態管理,亦可透過粵港深政務小程序推送實時通關資訊,提供停車位預約及「最優通關組合方案」,幫助旅客選擇最佳通關路徑。

不僅是口岸擁堵,尖沙咀、渡海小輪、山頂等熱門景點也人頭湧湧。他認為,利用大數據的實時觀察和預測較有效,但目前政府缺乏與運輸公司、景點管理方的具體配合措施。他建議政府主動帶頭推動數據互通和協調,並根據每個景點的特徵,例如面積大小、性質,以及每小時能處理的人流量,制定可行的預約管理方案,從而優化遊客體驗並提升接待能力。「內地已廣泛應用的景點預約制度值得香港借鑑,可針對熱門景點開發便捷的預約系統,合理分流遊客,緩解人流壓力。」

●旅客輪候乘坐維港遊渡輪遊覽。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文旅盛事浪接浪 人龍見首不見尾

(記者 劉明、吳健怡)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今個暑假香港遊最大亮點是文旅節目,演唱會節目較去年更豐富,不論是紅館、啟德體育園或亞博館的演唱會浪接浪,而且香港大球場也將舉行沙特超級盃賽事,並有IP(文化知識產權)接連登場,如昨日便有大批旅客到尖沙咀觀看日本人氣動漫Chiikawa(吉伊卡哇)特展,旅遊業界亦與巴士公司跨界別合作推出巴士觀光等,吸引大批旅客參與。立法會議員梁熙亦表示,香港近年積極推動的盛事經濟策略成效顯著,有效吸引世界各地旅客來港,為本地經濟注入動力。

崔定邦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去年的多啦A夢展覽,吸引數百萬人次入場,今年暑假各項盛事更為豐富,昨日尖沙咀擠滿旅客,不少是因Chiikawa特展專門來港,九巴推出的開篷巴士觀光遊亦大受歡迎。昨日在尖沙咀排隊等候上車觀光的人龍「神龍見首不見尾」,由天星碼頭龍頭排至1881,最少有500人等候觀光巴士,旅行社亦安排團友上車遊覽。

●中環大館人山人海。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他說:「剛過去的周六內地訪客有20萬人次,去睇演唱會都只是幾萬人,還有十多萬旅客,會有不同的節目,可以去睇展覽、去行山等,旅行社都聯乘其他相關業界提供服務,如同小巴公司合作接送團友到東壩等,政府的盛事經濟見到成效。」來港旅遊者以年輕人居多,有別於過往的家庭客。

梁熙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香港近年有一系列國際級盛事,包括大型藝術展覽、演唱會、國際體育賽事及高端金融會議等,成功提升香港的國際曝光度和吸引力,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香港的文化和娛樂內涵,更成為吸引高消費力國際旅客的重要磁石,帶動旅遊、酒店、零售、餐飲等多個相關行業的復甦與增長。

內地客慕名赴東壩 讚港便捷體驗佳

●每逢周末,萬宜水庫都吸引大批遊人。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記者 李千尋、洪澤楷)香港除了先進繁華的商業區可以隨意打卡、寫意漫遊,還有郊野天然風光吸引大批旅客來港。香港文匯報記者前日到西貢萬宜水庫東壩直擊,現場不少為專程來港行山遠足的旅客,其中來自中山的張先生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東壩所在的香港地質公園於2009年正式成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11年獲接納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成員,因而慕名而來,加上香港交通便捷,一次來港足以享受香港的繁華和靜謐,「我會再來的。」

張先生當日與朋友從旺角乘巴士至西貢,再轉的士前往東壩,車資約150元。他們早有準備,攜帶水、遮陽傘、證件、充電寶等基本裝備,背包重約3公斤。張先生表示,雖然即日往返,但因為香港交通方便,過關後大約1.5小時就到埗,「乘坐的士很方便,如三四人同行,分攤的士費用相對划算。」

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無處不旅遊」政策,除開拓新興旅遊熱點,亦致力整合及深化現有資源,提供更多元化選擇,提升旅遊吸引力,同時分散人流,減輕熱門景點壓力。

區議員倡宣傳更多西貢景點助分流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出,現時不少遊客集中前往東壩,但其實西貢除了東壩景點外,尚有不少具代表性的地區值得推廣,包括海鮮街、充滿本地風貌的舊區小店、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天后古廟及蠔涌車公廟,以及橋咀洲、鹽田梓等離島。他建議旅遊發展局加強對其他具特色景點的宣傳,開發多元化旅遊路線及行山徑,引導旅客分流,避免單一景點承壓過大。

業界擬推「四徑」主題旅遊產品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現時部分旅行團已安排遊客在參觀東壩後轉往西貢市中心用膳和消費,既有效分散人流,也有助帶動地區經濟。

他透露,業界正配合政府推動郊野旅遊的策略,計劃於今年第三季至第四季推出以「四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及鳳凰徑)為主題的旅遊產品,目標是吸引個人遊旅客,擴展旅遊市場。

崔定邦補充,除配合政府對於「四徑」的整體宣傳,業界亦會主動推介個別具潛力的行山路線,例如從鯉魚門以北的「魔鬼山」出發,沿途可遠眺維港鯉魚門入口,亦會途經將軍澳一帶,增添旅程趣味。

責任編輯: 宋得書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