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当前位置:新闻 > 国内 > 正文
五谷丰登、“蟹”逅金秋、瓜果飘香……带出致富“好钱景” 又是一个丰收年!
2025-09-28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西南地区秋粮收获近六成,长江中下游收获过两成,东北、黄淮海主产区开始零星收获。

2025年,吉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当地主推了20个水稻优质主导品种。这几天,永昌县万昌镇早熟新品种水稻迎来收获,由于采用了绿色集成增产技术,实现了产量增加、品质提升。

2025年,贵州重点支持14个县试点建设涵盖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在镇远县,当地主推山地丘陵适用农机具,水稻机械化率提高到66.7%,助力单产提升2%左右。

山东6000多万亩秋粮长势良好,陆续成熟。武城县石官屯村这个家庭农场里,新型四行玉米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秸秆粉碎还田等全流程作业。

截至目前,各地已投入1000多万台(套)各类农机具参加“三秋”作业,预计再过几天,全国秋粮将迎来大面积收获。河南桐柏:水稻进入收获期 即收即烘颗粒归仓

金秋时节,在河南桐柏县水稻陆续成熟,农户们抢抓农时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在河南南阳市桐柏县城郊乡彭沟村,沉甸甸的稻穗挂满稻秆,联合收割机在田里忙碌穿梭。

房前屋后、晒谷场上,新收获的稻谷均匀铺开,宛如一块块“金色地毯”,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收购点外,满载稻谷的车辆排起长队,过磅、卸粮、当场结算,农户们“粮出手、钱到账”。

某水稻收购点负责人孙宁介绍,他们昼夜不停,每天能烘干湿水稻200余吨。同时,收购点也开放了干湿水稻都收购,老百姓可以把收获的水稻直接拉过来卖,满足群众的卖粮需求。

2025年,桐柏县共种植水稻25万亩,投入810台联合收割机,预计9月底前完成抢收。湖北罗田:板栗进入收获季 小果实“撬动”大产业

金秋时节,湖北罗田县的板栗迎来收获季。当地将直播间直接设到田间地头,促进板栗的热销、快销。

走进罗田县的一个板栗场,沉甸甸的板栗压弯枝头,栗农们手持竹竿忙着采收。

为打通销路,罗田县组织9支直播团队深入11个主产乡镇,开展板栗“村播”活动,通过镜头向网友展示板栗从采摘到加工的全过程。

截至目前,通过直播已直接销售板栗1500吨,销售额达3000万元。在板栗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里,2025年当地投资8000万元扩展产线,推动加工环节提质增效。据统计,2025年,罗田板栗产量将达到6.2万吨,综合产值达35.3亿元。我国花生种植规模连续三年扩张 高油酸品种推广提速

河南是我国主要的花生产区之一。眼下,当地新季花生正陆续上市。记者从河南正阳了解到,高油酸花生越来越受市场青睐,一些花生产区正在积极扩大种植。

记者了解到,高油酸花生油有助于调节血脂,已成为食用油企业布局高端市场的重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表示,高油酸是一种新的花生类型,货架期长,而且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整个提高了花生的品质。

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同比增长4.01%,达到457万公顷,连续三年实现扩张。江苏泰州:“溱湖簖蟹”开捕 产业年产值超8亿元

溱湖簖蟹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分布于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溱湖及周边水域,自古就和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并称“南闸北簖”。9月27日,溱湖簖蟹正式开捕。

簖蟹这个“簖”字,其实是指一种竹制工具。蟹农们将竹枝或者苇秆编成竹簖置于湖中,金秋时节,螃蟹试图通过河道回归大海时,凡能爬过竹簖翻身入网的蟹称为簖蟹,个个肉质丰肥、膏腴十足。

9月27日上午,在溱湖湖畔,渔民们操作着无人机,将2025年秋天第一笼簖蟹拉出水面。与此同时,姜堰各处的螃蟹养殖基地也开始集中捕捞。簖蟹被捕捉上岸后,立即被蟹农们送往当地的专业市场,被各家商户按照规格大小打包、称重,发给全国各地的客户。

据了解,泰州姜堰河蟹养殖面积近5万亩,拥有地标农产品“溱湖簖蟹”核心生产基地3个、地标授权养殖单位65家。目前,当地已有上万人从事簖蟹产业经营,涌现20多家电商、5家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超8亿元。四川南充:万亩佛手迎丰收 带出致富“好钱景”

眼下,四川南充市高坪区的万亩佛手迎来了丰收季。农户们加紧采收,多种深加工产品也走向了全国市场。

在南充市高坪区佛门乡的佛手种植基地,一个个金色的佛手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农户们穿梭于林间,忙着采摘丰收的果实。

近年来,当地还自主研发了多种佛手深加工产品,通过线上直播等销售渠道,让这里的佛手搭乘上电商快车走向全国各地。

据了解,当地佛手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果4000余吨,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农户平均年增收超8000元。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