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三秦大地,层林尽染间透着丰收的喜悦。9月23日至25日,一场跨越千里的产销对接行动在陕西展开——50余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客商组成考察团,深入陕西8条农业省级重点产业链主产县区,用脚步丈量陕西农业的生态底色,用洽谈搭建两地合作的桥梁,让“陕农优品”直抵京津冀市场核心。
政府搭台:激活产销对接新机遇
9月23日,在陕西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的喜庆氛围中,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京津冀客商陕西产地行活动在商洛市洛南县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结束后,5支考察队已整装待发,朝着西安、渭南、咸阳、宝鸡等主产区进发,一场“寻味之旅”正式开启。
陕西多样的气候、独特的地形与丰富的资源,孕育了众多优质农产品。渭北黄土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产量占全国1/4、全球1/7;秦岭南北是猕猴桃原产地与人工栽培发祥地,面积、产量占全国1/3、全球1/4;作为全国最大奶山羊生产基地,陕西奶山羊存栏、羊奶产量和乳品加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陕茶生长在国内茶区最北端,绿茶“香高、味浓、耐冲泡”,茯茶更是跨越600余年历史的“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此外,陕南食用菌、秦岭道地中药材、秦巴富硒农产品、陕北小杂粮等特色产品也以优良品质而远近驰名。
作为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洛南县用实力展现陕南农业的发展活力。“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高海拔冷凉气候优势,我们培育了‘果烟菌药畜菜’六大主导产业,‘洛味缘’区域公用品牌已涵盖135种农产品,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洛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方德军的推介,让客商们率先感受到洛南农产品的品牌实力。
京津冀地区坐拥庞大的消费市场与先进的商业资源,北方16省市茶业合作联席会议执行主席石若刚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优化全产业链条。通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产品附加值,让‘陕农优品’以更高品质、更优体验,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金字招牌’。”
供需“链”接:“陕农优品”凭实力圈粉
走进秦岭北麓的“中国猕猴桃之乡”西安市周至县,一望无际的猕猴桃园散发着诱人的果香。京津冀客商深入种植基地、分选车间与贮藏冷库,实地探访这份“甜蜜事业”的发展密码,一场跨越千里的产销对接在田间地头热烈上演。
“我是做生态农业投资的,这次来的目的是找源头产地,直接供应到我们的消费群体。”兴昌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曹志国坦言,深入走访周至猕猴桃全产业链后,看到基地的规模、品种的创新能力、冷库的数量、分选的现代化水平,更加坚定了合作的信心。
“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外地采购商与本地种植大户、包装企业的对接,让周至猕猴桃走得更远、卖得更好,同时更好契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周至县农业农村局果业科科长张晓斌介绍,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2万亩,年产量约19万吨,带动30多万人就业。当地猕猴桃年加工能力可达15万吨,加工产值约18亿元,综合产值去年突破100亿元,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秦岭深处的特色产业同样让客商们眼前一亮。“这茶叶条形匀整、香气醇厚,在京津冀市场肯定受欢迎!”京津冀客商代表们走进汉中市西乡县的茶园、车间,言语间满是对“陕茶”品质的认可。“陕南的茶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两天我们也看到了,茶园云山雾绕,对茶叶生长十分有利。”辽宁省茶产业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秦志军说。
从陕北高原到秦巴腹地,考察团的每一站都充满惊喜。当得知陕西苹果、猕猴桃、羊乳3个产业体量稳居全国首位时,北京某商超采购总监感慨:“这样的规模和品质,正是我们找稳定供应商的关键!”
订单落地:开启产销合作新征程
“这是合作社斥资180万元安装的国内最先进的冬枣智能化分拣设备,解决了传统分选机器分拣不精细、用工量大等问题,实现了冬枣的‘颜值’‘大小’‘级别’等智能化测定,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何涛表示,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冬枣,将搭乘冷链物流,运送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消费者手中。“我这次来采购大荔冬枣,主要满足中秋节和国庆节的采购需要,接下来将进一步对接产销细节。”成都MaaMaa妈妈团创始人易刚说道。
京津冀客商不仅沉浸式体验了“陕农优品”的产地环境,还为当地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为后续合作洽谈筑牢基础。“这次客商们来到我们秦硕果业,给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希望能多组织客商来到我们的生产一线,把我们的猕猴桃带给更多全国的消费者。”眉县秦硕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鹏辉说道。
“这次来到产地,亲眼看到了略阳县药材的生长环境和加工过程,品质确实过硬,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位来自河北的采购商表示,“特别是这种将传统种植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稳定、优质的产品供应链保障,合作意愿非常强烈。”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交流会上,气氛热烈且务实。略阳县相关部门详细介绍了产业扶持政策和未来发展规划。两地企业代表就产品标准、定制需求、物流配送、品牌共建等具体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对接。多位京津冀客商表达了明确的采购意向,并就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与当地企业达成初步共识。
“借助这次京津冀客商产地行搭建的平台,我们和北京中宇长实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下一步双方将开展全方位的产销合作。”陕西蒲城好邦食品有限公司经理苏盈满脸笑容地说。
“这次产地行不是终点,而是两地合作的起点。”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地考察,京津冀客商看到了陕西农业的实力,陕西企业也找到了打开市场的渠道。
截至目前,陕西有100个市级及以上区域公用品牌,共同组成“陕农优品”品牌雁阵。洛川苹果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其中洛川苹果品牌价值687.27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第一。富平山羊奶等18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当三秦大地的“陕农优品”遇上京津冀的市场活力,这场跨越千里的合作,必将为两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陕农优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