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涉及“十五五”期间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进一步解读。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明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释放哪些信号?来看专家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 朱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四十多年来能取得今天重大成就特别重要的原因。在今天的环境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有特殊的含义。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人均GDP从改革开放初到今天涨了70多倍,但也只是全球的平均数。如果在2035年,要实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还有很多挑战。老百姓普遍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富裕的生活,经济增长很重要。从国际情况来看,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根本还是要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美国最担心的是中国经济总体超过美国。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贸易战等,还是在经济上打压。在这个情况下,中央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点特别重要,给了大家方向和信心。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如何做到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未来我们要如何做到,如何实现呢?继续来听专家解读。

朱民表示,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发展和竞争的时代,特别在地缘政治下,科技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未来五年,科技要在几个核心前沿领域突破,走到世界的前沿。人工智能是当今最大的大潮,一年前普遍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概落后美国两三年左右。但今天完全不一样,我们有深度探索的算法和大模型、有华为和国内芯片的服务器、有中央“数据二十条”的政策优势,所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在“AI+”方面,现在已经在某些领域超过了美国。

现在的人工智能模型都是大语言模型。用语言精准描述比较难,但是用图像就会特别明确。如果能够进入到图像算法的话,中国的人工智能会有跳跃式发展。在未来五年,人工智能要在“AI+”的应用等基础理论方面有新突破。

中国现在在量子计算方面也走在前列,并有了很好的基础。在能源方面,核能、核聚变和核裂变的结合,第四代核电站,我国的技术已经成熟。现在要走核聚变,使它的效率更高,这在“十五五”要有新突破。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超导、光纤通信、光伏等待领域都有了很大发展。未来五年,这些领域都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所以“十五五”期间是中国科技和创新爆发期的新阶段。

如何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未来五年,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也做出了部署。接下来,我们怎样让对外开放更有成效,重点要突破什么?继续来看。

朱民表示,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全球的资本到中国来,也是以中国为基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

现在,在“去全球化”的逆流下,出现了“中国+1”,很多国际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同时,也在外面做配置。因为关税原因,中国企业也逐渐在外面配置。现在新的格局该是“中国+N”,全球的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科研,再加几个不同的生产点;中国的企业也以中国为基地,全球布局。在“中国+N”这个格局下,开放有了新的含义:第一,继续欢迎高质量的企业进来。第二,支持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形成中国在全球的产业链,并让中国出去的企业、中国产业链和中国引进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形成合力。这个是中国开放的新格局。

未来,我们还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做大事,所以最关键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新产业链、国内市场、消费和民生,这些都是“十五五”的重大的关键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