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两年一度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简称慕尼黑国际车展9月8日在德国慕尼黑拉开帷幕。9月9日至14日将向大众开放。据了解,这届慕尼黑车展上,不断拓展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成为撑起本届慕尼黑车展的“中坚力量”。
慕尼黑车展原名“法兰克福车展”,因2021年起将主办地改至慕尼黑后被称为“慕尼黑车展”。作为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展会现场上,德国本土企业利用主场优势,多家企业发布了最新功能的新款新能源汽车。
除此之外,这届慕尼黑车展上,748家展商中,共有116家中国企业参展,相较于2023年70家参展的中国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展示内容涵盖新能源整车、三电系统、汽车智能化软、硬件等全产业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介绍,中国企业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集中亮相,是企业品牌与产品实力的展示。中国企业正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中赢得更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欧洲增长势头强劲
不仅是慕尼黑车展上中国展商全产业链集中亮相,记者注意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上的销量正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根据欧洲一家知名汽车市场数据分析机构的数据,2025年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份额达到9.9%。这家机构的数据同时显示,中国品牌在欧洲整个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3%,连续三个月突破5%大关。
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使多家整车企业也加快了进军欧洲市场的步伐。在慕尼黑车展上,广汽集团负责人表示,中欧汽车产业正从“竞合”走向“共融”,未来双方将携手为全球移动出行带来创新突破。
除了广汽外,这家车企的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他们的海外出口销量超过2万台,7月份在欧洲的订单突破4000台。这主要得益于他们与跨国公司斯泰兰蒂斯集团的深度合作模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欧经贸合作亮点和标杆的汽车产业,一直是中欧共荣的关键领域。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中,中国汽车产业正逐步从“学习者”变身为“参与者”。中国汽车产业从“单车出海”迈向“生态出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中国正以全面的供应链体系向世界展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完整生态。这足以说明,中国汽车“出海”模式正从单一的产品贸易,升级为全产业链协同“生态出海”的新阶段。
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不仅是整车企业,多家中国电池企业展示了包括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在内的最新尖端技术。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在欧洲的本土化产能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多种模式探索,积极寻求突破,从直接贸易出口的形式为主,升级到在欧洲本地化生产、开展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深化。比亚迪、奇瑞、零跑、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欧洲建厂或深度合作,引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生态出海”。
柳燕表示,他们认为,本土化、多元化、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是走进欧盟模式的关键词。产业链各方“组团出海”也是大势所趋,有助于形成合力,为中国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