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在广州开幕。11月2日上午,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同步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火炬传递,也是全运会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门传递。

11月2日上午,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举行,火种护卫护送火种灯上场,十五运会火种盆和火炬相继点燃。首棒火炬手接过火炬,开始传递。启动仪式后,香港、澳门、广州同步开展火炬传递。据了解,本次传递共设火炬手200棒,每个城市跑动50棒。
深圳:火炬传递包括跑动和空中传递

深圳赛区火炬传递路线总长45公里,其中跑动约5公里,空中传递约40公里,突出“开放之城”的特色。
广州:传递路线突出“千年商都”的城市特色

广州赛区的火炬传递路线则突出“千年商都”的城市特色,既串联了镇海楼、五羊雕塑、天字码头等老建筑,又展示了二沙岛、星海音乐厅、珠江新城、海心沙亚运公园等新地标、新空间。
香港:火炬传递包含跑动、渡轮和巴士

香港赛区的火炬路线以香港特区政府总部为起点,横越维多利亚港两岸并途经多个香港著名地标。除跑步方式外,也会使用渡轮和巴士。
澳门:传递路线串联多个代表性历史文化地标

澳门赛区的火炬传递活动在澳门半岛进行,路线全长约2.6公里,串联了澳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融火仪式
此次火炬传递,应用了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火炬传递结束后,四城火种于11月2日下午汇聚广州,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融火仪式,为11月9日晚开幕式主火炬点燃做准备。
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回望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一条以“硬联通”为基础、“软联通”为关键、“心联通”为根本的融合发展路径越走越宽阔。
人文相融“带火”全民健身

以体育为媒、以文化为桥,粤港澳三地全运氛围日渐浓厚,全民健身热情也持续高涨。粤港澳三地不只有“城市森林”,还隐藏着超7000公里碧道。为了满足骑行爱好者们的需求,广州、深圳都开通了“骑行友好巴士”专线。把自行车推上公交专车,再小众的路线,身体和心灵都能够一起出发。
骑行爱好者 刘丽欣:骑行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可以)回归到大自然,骑行当中能让我忘掉工作当中的一些压力跟烦恼。
场馆提质升级 全方位提升城市面貌
为了更好迎接赛事,三地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广州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制定专项提升方案,围绕“办全运、提品质”主线,全面优化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力求以更优环境、更浓氛围、更暖服务,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与观众都能感受到广州的文明风采。
就在前几天,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运,实现航空、高铁、城轨无缝衔接,有力保障十五运会期间旅客出行顺畅。

深圳多个出入境口岸即将迎来赛事人员出入境高峰。在“一地两检”的西九龙站口岸,体育代表团可享受“团进团出、快检优行”的便利。同时,口岸优化客流疏导,确保参赛队伍与嘉宾通关顺畅。
本届全运会,广东顺德的两个体育场馆将承接女足和女篮的部分赛事。当地对场馆进行提质升级,力求全方位满足赛事需求。
首次组织跨境赛事 三地推进机制创新

组织跨境赛事,需要粤港澳三地在监管互认、信息互通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为此,十五运会组委会创新建立“1+4”联络机制,破解跨境协作难题。去年11月24日,跨越三地的2024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测试赛举办,探索了粤港澳联合办赛的“从0到1”。等十五运会正式比赛时,运动员将6次无间断通过三地口岸,全程不需刹车。
据了解,十五运会期间,将有6000多名内地人员赴港澳、3000多名港澳人员来内地参赛。一系列通关创新举措不仅服务于赛事,更为大湾区人员常态化流动积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