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酒业巨头星座集团已经达成协议,将其部分葡萄酒产品组合出售给The Wine Group,出售的知名品牌包括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Meiomi以及罗伯特·蒙大维私人精选系列(Robert Mondavi Private Selection)。
星座集团表示,这项交易预计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结束后立即完成。此举是公司持续策略的一部分,旨在专注于高端葡萄酒和烈酒产品,以配合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口味和市场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已有多家国际酒业公司在出售葡萄酒业务,展现出对葡萄酒业务的信心缺失;加之中国葡萄酒市场至今尚未走出调整期的阴影,葡萄酒的消费量和饮用量仍未展现出复苏态势,这也让中国葡萄酒从业者对葡萄酒品类的未来发展表示担忧。
多次出售低端葡萄酒业务,专注“高增长领域”
在发布最新财报后,星座集团顺势宣布了要出售葡萄酒业务的消息。星座集团2025年财报显示,集团葡萄酒业务的净销售额为10.40亿美元,同比下降12%。但公司的总收入上升了3%,主要由占总销售额85.19%的啤酒业务贡献。
事实上,星座集团的这一举动并不突然。复盘近两年星座集团酒类业务的财报数据就能看到,葡萄酒板块的表现并不理想。2024财年,集团葡萄酒业务销量同比下降16.4%,净销售额仅4.314亿美元;同期啤酒业务逆势增长,销售额突破20.3亿美元。
微酒了解到,这样的下滑还是建立在星座集团已经优化掉一部分葡萄酒业务的基础之上。早在2018年,星座集团就曾向外界透露,旗下的低价葡萄酒生意发展困难。
2019年2月,星座集团对外表示将售出或叫停近四成葡萄酒与烈酒系列,重点发展零售单价11美元(折合人民币73元)以上的“超级品牌”。
两个月之后,星座集团就宣布以17亿美元(约11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约30个葡萄酒和烈酒品牌出售给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公司嘉露酒庄。除此之外,收购的项目还包括位于加州、纽约和华盛顿的相关设施。
彼时,根据星座集团CEO和主席的说法,这将让公司更好的专注在精品酒和高端葡萄酒身上。此次星座集团出售的葡萄酒业务事实上是延续了此前的动作,出售了售价百元以下的葡萄酒品牌。
据报道,星座品牌精简后的产品组合将主要包括售价15美元以上的高端葡萄酒,迎合市场不断增长的细分市场。包括Robert mondavi、kim Crawford 和the prisoner wine company等。星座集团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ill Newlands表示,他计划专注于“高增长领域”的葡萄酒和烈酒,该公司的烈酒系列,包括High west威士忌和casa noble龙舌兰酒,与高端葡萄酒系列相辅相成。
“用脚投票”,葡萄酒资产成为“烫手山芋”?
在星座集团出售葡萄酒业务之前,还有另一事件引发了行业人士的关注。今年2月14日,“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披露2024年四季度持仓报告,在这一季度该公司最大手笔买入的个股正是星座集团,当季新进562万股,持仓市值达12.43亿美元。
从前文的数据来看,尽管星座集团的葡萄酒业务在下滑,但占总业务量80%以上的啤酒业务在持续增长,被业内视为是高端啤酒市场上最强大的公司;而巴菲特只会在他认为股价相对于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的获利成长前景合适时买入一些股票,这也让全球投资者更为明晰葡萄酒与啤酒业务的发展预期。
事实上,在星座集团之外,近年来已有多家国际酒业公司在出售葡萄酒业务。4月初,ASC精品酒业发文称,三得利将退出ASC,其创始人之一的沈品同(Don St. Pierre Jr.)与徐银燕(Monica Xu St. Pierre)已签署了重新收购ASC全部股权的最终协议;去年7月,保乐力加宣布将旗下的国际战略葡萄酒品牌出售给AWL。
早在10年前,全球最大的酒业集团帝亚吉欧就基本剥离了葡萄酒资产,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主营业务上。“不论是星座集团、三得利还是帝亚吉欧这样的烈酒公司,其实它们的主营业务都不是葡萄酒”,有行业人士告诉微酒,葡萄酒与烈酒有着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两者不仅无法产生协同效应,还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承压的当下,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业绩压力,在此时剥离掉葡萄酒这样的非主营业务,一来能够减轻企业的运营成本,二来也有利于企业将核心资源放在主营业务上,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产销量降至60年最低,全球葡萄酒产业面临发展困境
在微酒看来,从巴菲特购入星座集团股票到星座集团出售低端葡萄酒业务的一系列动作,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全球葡萄酒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当地时间4月15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发布了《2024年世界葡萄与葡萄酒行业现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葡萄酒产量为225.8亿升,同比下降4.8%,为自1961年以来最低水平。
消费方面,去年全球葡萄酒消费约为214.2亿升,同比下降3.3%,同样为60余年来最低。报告指出,消费持续回落既源于通胀压力与经济不确定性,也与代际消费习惯变化密切相关。传统消费大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而中国市场消费同比降幅达19.3%。
一方面,全球葡萄酒产量与消费量的双降,使得“少而精”的高端化趋势愈加明显;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代际更迭与消费习惯的变化,让葡萄酒逐渐“边缘化”,30岁以下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啤酒、即饮低度酒和烈酒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全球葡萄酒的式微是不可逆的趋势,但并非是所有葡萄酒品类都在下滑。在美国、英国这样的成熟市场,白葡萄酒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红葡萄酒,且白葡萄酒的消费量还在不断增加。我们的从业者应该要看到危机当中的机会,跳出传统认知,提前布局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产品,在这个调整期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