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感应施工精准、全自动“摇臂”快捷高效、智能避障更加安全……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由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阳光电源储能装备制造项目现场来了一支“粉色机器人军团”,一场“机器人总动员”在此上演。
地库负二层传来阵阵嗡鸣声,粉色的地面整平机器人像一只巨型甲虫,沿着预先设定的路径平稳移动。它的1.5米宽平整头掠过初凝的混凝土面,所过之处变得平整光滑。
“别看他个子不大,每小时可是能轻松完成160平方米的整平工作。”项目工程技术部经理徐成飞手持平板电脑,实时监控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按照当前的地库面积计算,传统人工整平需要5人轮班作业,现在1台机器人和1名监护员就能搞定,“在人机配合下,地面整平机器人初凝平整度达正负5毫米,水平度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作为地面整平机器人的“上班搭子”,地库抹光机器人工作起来效率也不低,随着四个合金抹刀在混凝土表面划出一个个优美的同心圆轨迹,350平方米的地坪混凝土抹光作业仅需一个小时即可完工。完成面的表面密实度、耐磨度、质量稳定性和光整度都更好。
在员工宿舍8楼,喷涂机器人和腻子打磨机器人也忙得不亦乐乎,它们伸长机械臂,像跳舞一样在墙面和天花板间灵活切换。“喷涂机器人综合喷涂效率每小时100平方米,约为人工辊涂的4倍。”徐成飞介绍,“腻子打磨机器人施工综合工效为每小时50平方米,是传统人工工效的1.5倍以上。”
从地库到楼层再到空中,在中国能建承建的多个项目上,都有着各类施工机器人的身影。
在平圩百万、洛河百万等能源项目,搭载红外热成像与AI识别技术的行业级航测无人机,如同空中“鹰眼”,利用航拍快速采集现场数据,生成三维实景模型,对工地安全进行巡检,保障施工人员作业安全。
而在蒲圻百万、张掖百万等能源项目,具有高稳定性和高效率的焊接机器人已是“老员工”,焊接效率高于人工3倍的它,不仅使得施工周期大幅缩短,还可以在封闭或危险环境中作业,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
此外,南浔大象酒店、阳光电源等项目还使用了实测实量机器人。机器人通过采集高精度点云数据,再进行精细化建模处理及多区域点云拼接,实现“实测实量一键自动化”,打造了全流程智慧化、高精度、数值化测量体系。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技术与数智部负责人向少杰表示,在新质生产力浪潮推动各行各业变革的当下,集团作为中国能建优势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企业和合肥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坚持守正、创新、实干、担当“八字方针”,通过引入智能建造机器人,在施工作业、安全巡检、质量管控等多维度推进精益化管理,以智能建造赋能传统建筑产业升级。
作者:施院生 陈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