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经过十年建设,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8月26日正式运行,成为国际上首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装置。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基本粒子,其研究对理解宇宙模型、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器位于地下700米实验大厅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径41米的不锈钢网壳作为主支撑结构,承载了包括35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4.5万只光电倍增管以及防磁线圈等关键部件。在完成6万吨超纯水的灌注和2万吨液体闪烁体的注入置换后,江门中微子实验进入正式运行取数阶段。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我国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成员涵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近700名科研人员。试运行首批数据显示,其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使得该大科学装置能够着手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未来十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微子的质量顺序,并协助科学家对来自太阳、大气和地球的中微子开展一系列前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