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鰂魚涌濱海街16號至94號一個地盤,昨日(19日)中午工人進行地基挖掘工程時,挖出一個二戰遺下的約1.5米長及重約1,000磅的空投炸彈,當中含有500磅高性能TNT炸藥,相信炸彈性能仍然良好,有極高危險性。警方拆彈專家須現場切割和銷毀炸藥,其間有爆炸風險,為保障公眾生命和財產,警方疏散附近18幢大廈1,900戶共6,000居民,並通宵處理炸彈;直至今日(20日)早上11時48分,爆炸品處理課人員成功完成拆彈工作,現場隨即分階段解封,讓市民可以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這次能夠12小時內在惡劣天氣情况,完成6000人疏散及做好各項安全準備措施下,得以進行拆彈工作。爆炸品處理課高級炸彈處理主任李展超今日(2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根據過往外國情况,疏散如此大量市民所需時間是以日計,因有賴政府各部門、關愛隊、地區人士及各界持份者上下一心,再加上市民充分合作,才能數小時完成疏散工作。令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得以在今日凌晨2時開始進行拆彈工作。
李展超續說,當完成疏散及安全措施後,爆炸品處理課人員隨即展開拆彈工作,首先是使用切割工具將炸彈外殼切開一個約1呎長的洞孔,目的是可以接觸炸彈內的炸藥,這個步驟所需時間較預計稍為延長,主要因為受惡劣天氣影響。當完成切割開孔步驟後,人員在安全情况及多重保安措施下進行點火引爆炸藥;其間足足用了9小時,始成功將炸彈內500磅高性能TNT炸藥全部銷毁,至早上11時48分完成整個拆彈工作。
李展超強調,從錄影片段所見,烈性炸藥在燃點引爆過程中非常有破壞力,其有效威力與當年投下時接近一樣,一旦處理不當後果不堪設想;「引證炸彈不能轉移,需要即場處理,並且需要疏散附近大量居民。」他重申,有賴市民的充分配合疏散程序,才得以在12小時內完成拆彈工作,盡快封解讓居民返回正常生活。
東區警區指揮官總警司陳天柱亦表示,過程中現場有18幢大廈約1900戶需要緊急疏散,涉及6000人;警方在聯同消防處、民政事務處、關愛隊及民安隊人員由昨晚展開疏散行動,成功有秩序在今日凌晨時分,將所有受影響居民疏散。疏散居民中,有463人入住港島多區共11間社區會堂。而在早上11時48分,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完成拆解彈工作後,警方目前已開始有秩序安排受影響居民返回寓所,所有主要寺閉的道路亦已經重開,再一次感謝市民充分配合,令到行動得以非常安全順利完成。
當警方解封後,大批居民隨即陸續返回寓所,當中有行動不便長者,幸得關愛隊成員攙扶協助上樓,有居民對疏散僅大半日便可以回家感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