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奏响丰收“进行曲” “订单种植+良机良法”助力增收增产

央视网2025-09-22

央视网消息:眼下,安徽铜陵市74万亩水稻进入灌浆期,这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各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当地农技部门线上线下多渠道指导农户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田间管理,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铜陵市枞阳县钱桥镇新埠村的一处稻田里,种粮大户吴文齐正操作一台大型植保无人机,对他种植的800多亩糯稻开展“一喷多促”作业。“一喷多促”就是通过一次性喷施叶面肥、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混合药剂,实现防病治虫,促进壮苗稳长、籽粒灌浆,有助于单产提升。此外,在当地的标准化农田里,还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灯外配备了高压电网、捕杀装置,减少病虫害。

在今年的秋粮生产过程中,当地组织了19个技术指导组蹲点包片,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同时,加大病虫情和苗情监测频率,及时发布预警。

江苏泰州:数千亩制种杂交水稻率先开镰

这几天,江苏泰州海陵区5600亩制种杂交水稻迎来收获季,当地制种加工企业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装运、烘烤,确保颗粒归仓。

在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开发区的水稻制种基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收获后,水稻种子被转运到大型现代化烘干中心,16台烘干机开足马力,对水稻种子进行烘干。烘干可以有效避免高温导致的种子外干内湿、整精米率下降等问题,烘干的同时,还通过预处理技术去除杂质,降低种子霉变风险,确保种子的发芽率。

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今年江苏全省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种植面积超过440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300多万亩。秋粮全面收割将在10月初启动。

福建尤溪:20万亩中稻迎丰收 农旅融合促增收

眼下,福建三明市尤溪县的20万亩中稻成熟丰收,得益于多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今年总产量预计可达8万吨。

在三明市尤溪县联合镇梯田核心区,农户正开展收割、脱粒等作业。近年来,当地采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稻飞虱行为干扰灯等绿色技术,既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了产量。此外,当地还引进产量高、适应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采用“稻米+花生+田埂豆”套种模式与“订单式农业”,提高种植效益与粮农收入。

科技赋能农业的同时,当地还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优化田间生态景观、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旅融合。丰收时节,层层金黄的梯田与远山、村落相映成趣,吸引众多游客观光。

四川达州:6.5万亩高粱收割机械化作业“即收即烘”

最近,四川达州的6.5万亩高粱进入集中收割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利用收割机联合作业,让收割后的高粱实现“即收即烘”,确保颗粒归仓。

在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的高粱产业园区,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相互协同,在这一片高粱地里面进行收割作业。根据记者了解,这一片地四台联合收割机只需要20分钟就能够全部收割完。

四川达州多为丘陵山区,地势起伏不平,高粱植株又普遍超过2米,普通收割机难以兼顾不同地块和作物高度,收割时常常出现农作物碰撞、挤压和漏脱等情况。为此,当地引进了安装改进收割台的高粱联合收割机,行至地势高的地方,收割台就抬起来;到了地势低的地方,收割台也随之降下去。

收割完成后,脱粒后的高粱穗粒直接通过输送管道装入运粮车,转运至附近的烘干中心进行烘干和筛选。目前,烘干中心配备有4组烘干塔,日均烘干能力达60吨。据统计,今年达州市高粱种植面积约6.5万亩,预计总产量超过2万吨。9月底高粱收割完毕后,地里马上就会种下小麦、油菜等,实现“一田多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贵州毕节:超4.6万亩高粱丰收“订单种植”助增收

今年,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推广以“家庭农场”为主导的高粱产业新模式,通过“订单种植、合同收购、规范管理”的运营方式,在全区发展订单高粱种植面积达4.6万多亩。现在正值收获季节,一起去看看高粱丰收的场景。

在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卧牛村,连片的高粱穗粒饱满,沉甸甸的红穗压弯了枝头。趁着晴好天气,种植户们抓紧抢收。而另一位种植大户杨昌学和妻子正在家中进行脱粒作业。刚收割回来的高粱穗,在脱粒机的助力下,不一会的功夫,就铺满了整个院子。

高粱丰收,颗粒入仓。高粱收购站点也陆续开秤收购,在七星关区高粱加工收购中心,经过基地核对、排队编号、质量外检、机选、过磅等流程后,一颗颗饱满红润的高粱粒顺利入库。

今年,七星关区充分利用赤水河流域独特的海拔、气候、地貌和水源优势,探索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高粱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企业、合作社等种植主体78家,家庭农场435个,带动5350户农户参与高粱产业,预计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目前,全区高粱收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预计将持续到11月底。

黑龙江:五大连池超300万亩大豆迎丰收

眼下,黑龙江五大连池市超300万亩大豆迎来了丰收。农机穿梭田间,豆浪翻涌,黑土地上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五大连池市太平乡太平村,连片的大豆田里,大豆长势喜人。大型收割机来回作业,锋利的割台将大豆植株切断,经过脱粒、清选,豆粒被直接传送至运输车上。

今年,五大连池市大豆种植面积达303.9万亩,全面推行粮豆轮作种植模式。通过应用大垄密植、绿色植保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收割3%,预计10月底全面完成。

山西翼城:玉米迎丰收“整村托管”见成效

金秋时节,山西临汾翼城县的玉米进入了丰收季。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行“整村托管”模式,这让村民们不仅省了心,玉米产量还提高了。

在翼城县王庄镇孝义村,农机手正操作着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田间。这片玉米地是村民蔡铭的,从去年开始,他把自家的18亩农田进行了托管,从种到收,全部有专人照看。

这样省心的种植方式是翼城县推行的“整村托管”模式。由村委会牵头,将村民土地集中流转后对接专业服务组织,统一负责耕、种、防、收等环节。这种模式整合了零散土地资源,解决了传统种植中效率低下、管理分散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已陆续打造了12个整村托管试点村,托管总面积达2.7万余亩。利用这种统一管理模式,翼城县还大力推广了“双膜覆盖+水肥一体化+合理密植”集成技术。高效的管理加上先进的技术,今年,翼城县的玉米产量大幅提高。

金融监管总局:“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25-09-22

外交部:中国欢迎全球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来到中国、扎根中国

2025-09-22

汽车试验场、航空小镇、钻石之都……新疆产业逐“高”向“新”谋转型

2025-09-22

比利时发生连续持刀袭击 已致3人死亡

2025-09-22

菲律宾解除对以色列和美国南达科他州禽类进口禁令

2025-09-22

李在明赴美出席联大会议前评美韩贸易协议:有争议 没实施

2025-09-22

视频丨从白宫到联合国总部 美官员泄密代价只是改换门庭

2025-09-22

立會資訊科技及廣播委員會 孫東: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是香港未來發展大方向

2025-09-22

恒大研究發現未來傳媒工作者追星參與度高 或有助推廣流行文化

2025-09-22

理大將於10月9日舉辦「國際低空經濟高峰會」 匯聚政產學研專家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航空物流樞紐發展

2025-09-22

去辽阔处!“花城文学周”精彩活动点亮阿勒泰

2025-09-22

加大用车安全保障力度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两项国家标准

2025-09-22

“十四五”期间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2025-09-22

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单公布

2025-09-22

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2025-09-22

商务部:1至8月智能穿戴、电脑和手机等数字产品销售额增长较快

2025-09-22

一展创新赋能 一城蓄势“飞天”——“航空城”长春逐梦苍穹向新行

2025-09-22

香港機場首展巨型Labubu

2025-09-22

樺加沙襲港│多間航空公司未來3日航班有調整 國泰航空:預計超過500航班取消

2025-09-22

中國海軍三型艦載機在福建艦成功完成起降訓練

2025-09-22

海關「寵營」行動破2案 兩女涉推單車走私6寵物經中英街入境

2025-09-22

千里沃野奏响丰收“进行曲” “订单种植+良机良法”助力增收增产

2025-09-22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5-09-22

“十四五”金融高质量发展成就喜人 “硬核”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2025-09-22

樺加沙襲港│(有片)水浸黑點柴灣環翠邨停車場 車主:到時見步行步

2025-09-22

(多圖)樺加沙襲港|關愛隊夥政府多部門為受影響居民提供防風支援

2025-09-22

樺加沙襲港│李家超特別指示提早啟動緊急事故監察支援中心 要求預先做好應變部署

2025-09-22

日销20万金鱼变“锦鲤” 江西还有这些“隐藏款”宝藏农产品

2025-09-22

食通天下|到灣仔碼頭Pier 1929 嘆國慶煙花之夜盛宴

2025-09-22

荒漠戈壁 密织天网!直击陆军某旅防空分队跨昼夜实弹射击演练

2025-09-22

研究指女性無家者共居宿舍顯著改善心理健康

2025-09-22

樺加沙襲港│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發放最新資訊 教育局:明日及後日所有學校停課

2025-09-22

集采“反内卷”新规落地 国家“团购”切实守护民众用药质量安全

2025-09-22

国开行“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超6万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

2025-09-22

理大獲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捐贈設立「招商局一帶一路獎學金」

2025-09-22

嶺大學者鄺得互優化AI效能研究 榮獲2026年度《IEEE進化計算匯刊》傑出論文獎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