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為了解香港未來傳媒工作者對追星和流行文化的態度,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向本港各大專院校傳播/傳理學院學生進行「香港新聞傳播本科生追星行為」網上問卷調查。
調查發現,未來傳媒工作者對流行文化接受程度高,願意花金錢和時間參與追星活動,逾四成受訪者每年花八周以上追星,亦有近四成受訪者每年追星花費過萬元,當中一成四人花費超過3萬元。研究團隊認為,年輕人對於新媒體的熟悉與使用度高,配合他們的追星特質,將有助進一步流行文化,為文化產業帶來螺旋效應,促進業界發展。
是次調查於今年3至5月期間進行,團隊向7間院校的傳播學院學生發放問卷,當中400人回應具追星經驗。調查顯示,受訪者追星的原因與明星的才華與外表有很大關係,分別佔88%和78%,也有約四成受訪者表示認同明星的價值觀,以及為了舒緩生活中的壓力而追星。
花費方面,55%受訪者每年追星平均花逾5,000元,39%受訪者花逾10,000元,14%受訪者花費超過30,000元;時間方面,有44%受訪者每年花八周以上追星,花六至八周追星的被訪者有11%。
另外,受訪者追星的主要對象以韓星為主(46%),兩成受訪者喜歡港星,關注日本和內地明星的受訪者分別有12%和9%,追泰國明星的有6%。追星方式方面,以社交媒體追看偶像日常活動最多(95%),其次為通過影音/串流平台(73%))。參與明星的應援活動(例如:買代言或周邊產品),以及在港參加明星偶像活動(例如:演唱會、代言活動和生日會等),分別有63%和58%。
有關追星對個人的影響,有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追星有助於舒緩情緒,另有逾五成受訪者認為有助自己激勵向上,及增加對流行文化的認識;不過,也有超過五成的受訪人認為追星會增加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有三成人減少每天休息時間,另有兩成多人承認會「沉迷於追蹤偶像動向」。
學院認為,現今追星文化對未來傳媒工作有潛在推動力。從調查所見,新媒體是年輕人追求流行文化的主要工具與渠道,傳播力強,加上年輕人對於新媒體的熟悉與使用度高,只要具備適當的傳播技巧訓練,都有助他們推廣流行文化。
惟學院同時提醒,學生需要注意追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平衡,並要留意相關花費對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