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新闻 > 艺术 > 正文
漂浮东钱湖的“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以艺术作品进行“思想接力”
2025-04-24 来源:艺术中国

“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开幕式现场

2025年4月19日下午,“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主题展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启幕,同时也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五周年庆典正式拉开序幕。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徐冰在长达五十余载的艺术实践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他的作品横跨东西方文化语境,在国际艺术界产生深远影响,特别在语言学和符号学领域,始终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作拓展着艺术的边界。其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等艺术机构展出并被收藏。他曾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徐悲鸿艺术创作奖”等多项荣誉。

徐冰在开幕式上发言

除艺术家身份外,徐冰还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极具代表性的教育者。本次展览携25位硕博学生、近百件作品集体亮相,落地国内首座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亦是徐冰时隔八年重启的“师生展”项目,更是其作品首次在宁波展出。

开幕活动现场,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杨宏伟,策展人,天津美术学院教师段少锋,华茂集团董事长助理、华茂社会事务发展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钰程,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华茂集团董事长、总裁,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馆长徐立勋登船泛舟东钱湖,并进行开幕致辞。

天一阁博物院藏清抄本《夜航船》

何为“夜航船”?

“夜航船”取意自明末文人张岱的同名类书。张岱借“夜航船”隐喻日常谈话中所蕴藏的博学与深意,称“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这与徐冰在艺术教育中对知识生成方式与学习关系的深度探索不谋而合。本次展览特别展出宁波天一阁博物院藏清抄本《夜航船》二十卷,这部承载着日常百科智慧的古籍,既以物质形态凝固历史深处的哲思,又与当代艺术创作展开一场跨越数百年的互文对话。

展览作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五周年重点项目,也成为“艺术家和他的学生们”系列展览的首发展。“该系列展览将通过对中国艺术领域代表性人物的个案研究,力图梳理当代艺术领域的师承脉络与知识生产的复杂机制,以此映射中国艺术生态的代际演变与多维图景,冀望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实践样本。”华茂集团董事长助理,华茂社会事务发展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华茂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钰程表示。

徐冰,《背后的故事:题跋研究》综合媒材及灯光装置,115 × 366 cm(作品玻璃尺寸),2020—2024,©徐冰工作室

徐冰近50年创作生涯中重要作品,对话西扎建筑

本次展览呈现徐冰近50年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从打破语言边界的《英文方块字书法:今天用什么做艺术》,到解构东方寓言的《猴子捞月》;从用社会现场重构文本考古学的《背后的故事:题跋研究》,到借监控影像重构现实的《蜻蜓之眼》电影;从翱翔星际的《“徐冰天书号”纪录片》太空艺术实践影像,到解构日常资本叙事的《小企业拼贴诗集》,悉数亮相宁波,为城市观众与艺术爱好者献上一场思想与感官并行的当代艺术盛宴。

徐冰,《英文方块字书法:今天我们用什么做艺术》,宣纸、墨,2025,©徐冰工作室

“英文方块字”是徐冰自1993年起创作的一种全新书写形式,其表面形似汉字,实则拼写英文单词,将中国书法的笔意结构与英文字母的语言逻辑巧妙交融。这种文字在初读时令人困惑,却在逐步解读中带来顿悟的快感。正如《英文方块字书法:今天用什么做艺术》这一作品标题所示,它既是一次文字实验,也是一记直击当代文化与艺术命题的思想重锤。展览中特别呈现的《英文方块字书法:夜航船》,以全新内容回应展览主题:观众手持“船票”入场,在西扎建筑的诗性空间中,穿行于光影船舱与声景装置所构建的沉浸现场,仿佛搭上一艘驶向未知之境的“夜航船”。

徐冰,《“徐冰天书号” 纪录片》,影像,27 分钟 20 秒,2021—2022,©徐冰工作室

从“文字艺术”到“宇宙叙事”,徐冰不断拓展艺术的疆界。作为中国首位开展太空艺术实践的艺术家,他将《徐冰天书号》纪录片作为叙事主轴,完整记录了全球首枚以艺术家及其作品命名的火箭——“徐冰天书号”从构想到升空的全过程。影片通过丰富的影像、文献与艺术语言,展现艺术与航天科技之间前所未有的对话关系,揭示艺术在星际探索时代的独特文化价值与哲学潜能。

《猴子捞月》与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的对话

不得不提的还有徐冰的重要代表作《猴子捞月》——这一作品曾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与浦东美术馆展出,并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在此次展览中,它被特别安置于由普利兹克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亲自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中庭,挑高26米的通透空间成为作品绝佳的共鸣场域。21个以不同语言书写的“猴”字构成连续链状,从高空悬垂而下,仿佛一行悬空草书,与纯白建筑空间互为映照。镜面装置折射出层层寓意,文字的形体与影像交织成一则流动的寓言,在虚实之间探讨语言、文化与视觉的多重维度,呈现出当代艺术与先锋建筑之间的跨界共振。

SCA-1艺术卫星模型©徐冰工作室

教学相长,近百件师生作品齐争鸣

正如策展人段少锋所言:“这场展览并非传统的师生联展,不是一场答案展览,而是一次‘提问接力’,是对当代艺术教育如何在技术狂潮中保持精神重量的思想实验。徐冰老师的作品是种子,学生们不模仿老师,而是带着他的‘工具箱’——拆解文化的勇气、重构现实的脑洞、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敏锐,长出他们的‘植物’。”

孔希,《金身》,纯金箔、丙烯,185×180cm,2015

本次展览摒弃章节式的策展逻辑,以徐冰的艺术语录为引线贯穿整个展陈空间,宛如将观众带入一场“徐冰式教学”的第一现场。在这里,他不只是艺术家,更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想者与当代艺术的引导者。

杨宏伟,《历史密码》,布面油画,330×500cm,2024

展览共呈现近百件作品,跨越17年时间跨度,汇聚“老师”徐冰与他自2008年以来25位“学生”——青年艺术家们的代表性创作。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动画、新媒体等多个领域,构成一场贯穿式、全景式的视觉交响。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极具当代感的纯白空间中,不同声音彼此激荡,汇聚为一场无声却丰沛的时代协奏。

张文超,《大禹求助云华夫人》,布面油彩、投影动画,320×240cm,2024

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状态既多元又鲜活,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回应当下、追问未来,构成一幅艺术教育“教学相长”的生动图景。展出的学生作品中,既有孔希以金箔“人皮”触碰人类物质本体的《金身》,也有杨宏伟将“像素”图像转化为历史隐喻的《历史密码》;张文超以当代语汇演绎神话历史的《大禹求助云华夫人》,张晓雪用机械化“低烧”呈现微观情绪流动;徐小鼎的《剩余价值》系列,探讨货币图像与时代温度的落差,解丁泉的《彼岸图》以长卷素描连接现实与精神空间……从张小涛借《神鸟》穿梭古今的影像神话,到王歆童用AI装置模拟苹果腐败过程中的语言误差,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打开了艺术的无数种可能。

耿雪,《金色之名》,泥塑电影短片、多屏影响及现场装置,尺寸可变,2019

正如徐冰在自述中坦言,“尽管我与他们是教与学的关系,但我心里清楚一点,这就是:我实质上不如他们,因为他们比我年轻。在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上,对未来趋势的认可度上,以及生理的适应性上,一定比我强。他们代表未来,这是生物层面的,是进化的本能。这真让人羡慕。”

王歆童、黄恩琦,《苹果坏了》,人工智能交互装置,30—90天,尺寸可变,2023

解构艺术边界,艺术教育新范式激活城市文化基因

艺术教育,不止于课堂。它也可以是一场对话、一束光影,一次关于“创造力”的日常探索,或是一场直面本质的思想对话。

展览现场

作为国内首座聚焦“艺术教育”的主题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MoAE)始终秉承“大教育、大艺术、大美育”的理念,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展览与公共教育实践,推动艺术教育的边界不断延展。以《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为契机,MoAE不仅启动“艺术家和他的学生们”系列展览的首章,更同步推出一系列创新公共项目,在城市中激活关于艺术与教育的多重想象。

展览现场

在展览同期,《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系列讲座正式启航。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艺术不再只是个体表达的方式,更成为我们理解世界、与现实对话的重要路径。本系列讲座以“艺术能教吗?”“今天我们用什么做艺术?”等为题,邀请徐冰及其学生、教育者与公众共同思考艺术教育的当代表达与未来可能,开启一场场深度且开放的公共对话。

展览现场

正如徐冰所言:“艺术价值,实际是指它背后思想的价值,以及新思想所带出的新艺术方法的价值,这两者互为因果,构成艺术的价值。”他以创作和教育为实践路径,持续探索艺术与时代、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深刻联系。借由讲座这一开放平台,观众不仅得以回顾徐冰及其学生们的创作旅程,也能共同思考艺术教育如何激发个体创造力,与当代社会产生回应和共振。

展览现场

与此同时,MoAE还推出“创造力培养皿”公共教育系列项目,聚焦“发现”“生活”“创造力”三大维度,透过工作坊、互动装置与教育活动,唤醒非专业观众在生活中的艺术感知与创作潜能。

展览现场

在展览开幕前夕,博物馆联合宁波时尚创意中心(NFCC),打造光影艺术计划《“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焕夜启航——城市艺术剧幕》,以“夜航船”为灵感,用建筑为幕、光影为语,呈现一场沉浸式的城市夜航体验。

展览现场

从对谈的思想激荡、建筑剧幕的光影流动,到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激发,MoAE正在构建一个立体而开放的艺术教育生态系统。

展览现场

让我们一起,从城市出发,驶入这艘夜色中的“教育之船”。

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6月15日。

展览海报

展览信息

参展艺术家:徐冰 孔希 朴美丽(韩) 杨宏伟 耿雪 张文超 张晓雪 徐小鼎 刘沐时 解丁泉 张小涛 高振鹏 牛涵 张一凡 罗婧艺术小组 张可 岳向辉 张永基 张心一 唐钰涵 冉修 蔡雅玲 孙瑞恒 王歆童 林莹宣 王左千(“学生”排序按入学年份)

出品人:徐立勋

总策划:徐钰程

策展人:段少锋 宋新新

展览支持:徐小鼎

特别支持:徐冰工作室

指导单位: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华茂艺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支持单位: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 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 华茂美术馆

鸣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東京画廊+BTAP NFCC宁波时尚创意中心

手机扫码浏览

阅读排行
乌官员称俄军袭击扎波罗热一基础设施 俄方暂无回应
特朗普称不排除军事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控制权
韩国法院再度批准尹锡悦逮捕令
2025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纵深推进快递进村 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短板
新闻精选
写照自然,而留痕于心——罗尔纯、戴士和油画作品展艺冠空间开幕
体育为媒,湾区协同融合正当时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学做结合——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在空间站读书是什么体验?神舟十九号乘组揭秘
24小时热点
1德信服务一年减员477人,50岁总裁唐俊杰酬金216万元居董事之首
2缩水超三成!特发服务董事长陈宝杰年薪三连降
3《维护肝脏健康十条科学建议》发布,健康需要行动
4漂浮东钱湖的“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以艺术作品进行“思想接力”
5写照自然,而留痕于心——罗尔纯、戴士和油画作品展艺冠空间开幕
6体育为媒,湾区协同融合正当时
7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学做结合——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8在空间站读书是什么体验?神舟十九号乘组揭秘
9阅读,何以成为通往未来的"桥梁"?
10神舟二十号丨神二十乘组出征前寄语中国航天事业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