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媒体支持的“肝脏健康营养素养提升学术会议”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厅成功举办。会议聚焦“肝脏健康”这一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公共健康议题,围绕肝脏疾病防控现状、营养干预策略、公众健康素养提升路径展开深入研讨,并联合多方发布《维护肝脏健康十条科学建议》。
会议现场汇聚了临床医学、营养科学、健康传播领域的权威专家、平台代表与媒体人,共同探讨,如何以科学知识引导健康行为,推动全民肝脏健康营养素养提升。本次活动得到了斯维诗、京东健康的公益支持。
提升营养素养,共护“沉默器官”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主任委员马冠生表示:“肝脏作为身体代谢和解毒的核心器官,虽‘沉默’,但不容忽视。肝脏健康不只是医学问题,更是营养问题、认知问题、生活方式问题。”他指出,提升肝脏相关健康素养,是实现“从知识到行动”转变的关键一步。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主任委员马冠生 主办方供图
三大主题报告,聚焦科学护肝路径
肝脏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福祉,更是慢性病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公众对肝脏“沉默性损伤”认知不足、干预滞后,提升营养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迫在眉睫。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继东以《肝脏健康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题,解析我国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严峻形势,超重肥胖、糖尿病,高热量饮食和静态生活方式是其主要原因。贾继东教授呼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应该以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即使微小的可持续性饮食习惯改变,对肝脏及全身健康的益处也很可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主任委员朱文丽教授带来《生活方式与肝脏健康》的研究分享,强调“健康肝脏”的三个要点:合理膳食、充足的身体活动和控制体重。健合集团家庭营养与护理品创新与研究总监赵玲玲博士则围绕《合理膳食与肝脏健康》展开阐述,强调抗氧化营养素、优质蛋白和膳食结构的重要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继东 主办方供图
《维护肝脏健康十条科学建议》正式发布
肝脏健康离不开科学认知与生活方式的持续改善。为回应公众护肝需求、推动循证健康知识普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多位领域专家,面向青中年重点人群,汇聚前沿研究与可行性策略,形成《维护肝脏健康十条科学建议》。该建议在会上正式发布,内容涵盖合理膳食、运动睡眠、限制饮酒、定期体检等多方面,旨在为公众日常护肝提供实用、权威的行为指引。同时,以该建议为基础的H5测试也在会上发布。未来,该建议还将以短视频、科普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公众传播,助力构建全人群、全周期的肝脏健康管理认知。
《维护肝脏健康十条科学建议》正式发布 主办方供图
圆桌论坛:跨界共话“素养到行动”
圆桌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继东,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主任委员朱文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总编助理李晨玉,健合集团科学交流与产品培训总监刘威和京东健康营养保健业务部品牌业务组负责人余淼围绕“肝脏健康维护:从素养到行动”进行了交流,论坛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张娜主持。本次圆桌论坛汇聚临床专家、公共卫生学者、企业代表与媒体力量展开深度对话,推动形成多方协作、共促肝脏健康的传播与干预新路径。
圆桌论坛:“肝脏健康维护:从素养到行动” 主办方供图
本次会议以多学科融合视角,系统探讨了肝脏健康与营养素养之间的关系,推动科学共识转化为健康实践路径,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各界共促肝脏健康的共识与合力。未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继续发挥公共卫生专业优势,围绕肝脏健康领域不断深化科研与科普实践,推动营养素养提升与健康行为养成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健康促进机制,助力全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