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陸九如)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4日)在主題為「國際新形勢下 香港如何轉型」的論壇上發表開幕視像致辭時指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國家機遇和國際機遇的雙重疊加優勢,正是其勇於識變求變、突破轉型的最大底氣。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重點與轉形態勢,李家超強調,香港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有新引擎和新賽道,在把握新機遇的同時,也會鞏固優勢。
灼見名家傳媒上午在灣仔合和酒店舉行題為「國際新形勢下 香港如何轉型」的周年論壇暨十一周年慶典,邀請多位政商屆嘉賓對香港的特區管治、經濟發展、產業結構三方面轉型之路進行剖析。資深大律師、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擔任主禮嘉賓並發表開幕主題演講。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致歡迎詞時表示,近年世界地緣政治複雜多變,香港社會發展必須積極尋求轉變,各界發揮力量共同努力尋找新的增長點。
李家超致辭時指出,政府會全力發揮香港制度優勢,鞏固本港包括金融、航運、貿易、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等國際中心的地位,加速發展新增長點。他亦說,香港是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一直擔當「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功能,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內地企業積極出海開拓新興市場,特區政府把握機遇,成立了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吸引和服務內地企業經由香港出海。
李家超表示,香港經歷多次轉型成功,轉型使香港更加強大,相信只要團結一致,改革創新,香港定能續創高峰。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已在今日正式開啟,李家超亦呼籲各位愛國愛港,有心有力的人士積極參與選舉,並鼓勵身邊家人朋友一同投入選舉,共創香港的美好明天。
資深大律師、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不少獨特的競爭優勢,但仍然面臨多方面挑戰,包括中美關係緊張,美國以制裁和政策措施而影響香港金融業;來自新加坡、迪拜金融業增長的競爭;結構性依賴現有的優勢行業,例如港元美元掛鈎,可能令強項變成弱點;以及政治不確定性導致人才流失風險。
對此,梁定邦提出11個支柱元素以提升本港競爭力,當中包括:通過mBridge計劃推動數字金融與將央行貨幣數字化、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發展可持續金融、推動數字經濟、推進人才培養、進行多元化國際合作、持開放的金融創新理念、強化調解與仲裁角色、進行供應鏈管理的數字化融合、發展生物科技,以及發展太空商業。他亦指出,香港要成功須要有五大核心要素,包括大膽領導、緊密合作、支持投資、適應心態,以及清晰溝通。
相關閱讀:
圖集|灼見名家舉行周年論壇暨十一周年慶典 探討國際新形勢下香港如何轉型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