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段时间,充电宝质量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多个品牌充电宝被紧急召回,引发广泛关注。
8月15日开始,一项事关充电宝质量安全的新规正式启用,将对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实施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C认证实施规则。这也意味着8月15日之后,不符合新的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将不得继续生产、进口或销售。针对充电宝产品新的认证规则,到底新的哪里?此前,一系列充电宝安全事件暴露出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对电子配件市场进行“强监管”,将给市场、企业以及消费者带来什么?强制性产品认证 取得才可进入市场
“3C认证”也就是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获得3C标识以后,才能够进入市场。从2023年8月1日起,市场监管总局就将充电宝、锂电池等纳入了3C认证管理。目前,已经颁发充电宝有效3C认证证书5000多张(5012),锂电池有效3C认证证书27000多张(27167)。针对充电宝、锂电池产品,新的3C认证规则“新”在哪里?针对充电宝产品新的认证规则“新”在哪儿?
新版CCC认证规则对生产企业的关键工序提出了明确要求,涵盖了从正、负极等关键原材料筛选到成品组装的20多个环节。要求企业必须确保生产设备的适配性、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原材料质量的可靠性,从源头上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新版认证规则优化了监督检查方式,显著提高了“不预先通知”飞行检查的比例,有利于认证机构客观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消费品认证处处长张威介绍,新版规则要求抽样、测试这些关键的环节必须同步进行视频记录并留存样品。产品在后续使用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调取视频记录核对留存样品,明确责任归属,追溯问题的源头。
新版认证规则细化了获证后的监督检查内容,新增了抽样检测环节,确保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和获证时检测样品的一致性。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产品认证一部副经理刘海婷介绍,证后抽样要求覆盖到所有的生产者和所有的产品类别,工厂检查要覆盖从原材料一直到成品出厂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张威表示,如果在现场无法抽到样品,企业应当提供销售记录,协助认证机构进行延伸抽样。如果仍然无法抽到样品,相关的CCC认证证书将会被暂停。
对于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管控能力不强的企业,一年将面临最多4次的监督检查,并且全部是不预先通知的飞行检查方式。张威表示,对于不能持续符合CCC认证要求的企业和产品,要及时暂停或撤销相关CCC认证证书。规范20多关键生产环节 优化监督检查方式新版的3C认证对生产过程中的20多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明确要求,还优化了监督检查方式。比如,加大飞行检查比例,获证后的监督检查中新增了抽样检测环节等。
此前已经获得3C证书的企业,新规实施之后,这些证书还可以继续使用吗?答案是可以的。认证证书转换工作采取到期换证、产品变更、标准换版等自然过渡的方式完成。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从8月15日开始,3C证书有效期内的企业,对他们的监督就要按照新版的规则来实施了。充电宝安全事故屡发 民航紧急发“禁令”尽管对充电宝的3C认证管理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市场上流通的充电宝中并不都是持有3C标识。2025年以来更是引发了多起安全事件。仅上半年就有15起旅客携带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冒烟的事件,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差不多一倍。民航局也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旅客携带无3C认证标识充电宝乘坐飞机。充电宝行业多家企业也发起大规模召回行动,仅罗马仕、安克创新两家公司就召回超百万台。严控充电宝质量 超百万产品陆续召回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召回处一级调研员赵健表示,召回原因为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混入金属异物,多次充放电,使用后存在产品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是此次召回的罗马仕充电宝锂电池供货商之一。事发后,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依规对该企业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全部封存。公司拥有的74张3C证书,也均被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指定认证机构对已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产品和企业深入开展排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关键零部件采购和关键工艺管控。截至上月,认证机构已暂停充电宝及电芯企业3C证书8700多张,撤销证书超600张。
不少电子产品市场也都下发通知,要求“全面禁售无3C认证充电宝”。
为了方便消费者查询3C认证真伪,部分商家开始向消费者提供充电宝的证书编码。充电宝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去年销量2.7亿
近年,我国充电宝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数据,2024年,我国充电宝市场规模突破380亿元,年销量达2.7亿个。
此次3C新规的落地,可以说也标志着我国消费电子配件市场迈入了“强监管”时代。就在7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开征集对《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的意见,制定后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对包括充电宝在内的移动电源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
此前,发生的多起充电宝安全事件暴露出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对电子配件市场“强监管”又将给市场、企业以及消费者带来什么?部分充电宝以次充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过去,这个行业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不少企业在生产充电宝的时候以次充好,甚至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一些厂家反而因为成本优势而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导致行业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也给消费者的权益带来了威胁。随着新规落地,带有强制力的产品技术标准,让行业在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方面达成共识,所有企业都按照同样一套标准生产,这对于企业加强自律,更好按照产品标准生产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形成更加健康良性的竞争体系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怎么样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度,很重要的就是要从充电宝的全生命周期入手,更好加强充电宝各个关键环节的监管,使相关部门能够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地加强市场监管。比如可以考虑设立专门联席会议或小组议事协调机构,推动充电宝和同类电子配件产品的安全标准落地。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未来要更多加强消费者一侧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让消费者有知情权,真正保障消费者安全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