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天津种博会,我们与印度采购商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津惠尔稼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贸部部长张晓曼的办公桌上,一份千万元订单格外醒目。这份来自印度旁遮普省的订单,源于2018年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上的初次相遇,经过7年联合研发,专为印度市场打造的花椰菜新品种试种成功。
“如今,‘天津种’已经在东南亚市场站稳了脚跟!”天津市西青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林小琳言语中满是自豪。他介绍,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天津重要的蔬菜和粳稻种源输出基地,西青区以党建为“红色引擎”,以创新为“核心动力”,通过布局“一核三区”、完善基础设施、聚焦企业需求,西青区的种业产业链不断完善,让“西青种”成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津门力量,更让“天津种”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
布局“一核三区”,绘就种业振兴“路线图”
“西青的种业发展,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西青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林小琳的话语中,透着对区域种业资源的自信。在张家窝镇,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两所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此扎根,技术服务团队汇聚成西青种业的科技与服务核心,为种业创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依托这一核心优势,西青区因地制宜勾勒出“一核三区”的种业发展蓝图:王稳庄镇聚焦水稻种业,2.8万余亩小站稻种植区推广MAP水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基质育秧到绿色防控,现代化技术让“天隆优619”“天隆粳5号”等优质品种成为天津主推;辛口镇与杨柳青镇深耕蔬菜种业,50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加装土壤检测、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为沙窝萝卜、番茄等特色品种的培育保驾护航;精武镇、大寺镇和王稳庄镇则发力水产种业,以锦鲤、鲤鲫鱼、大口黑鲈为主导,形成多品种发展的优势格局,水产苗种年产值超过300万元,辐射京津冀市场。
“我们以‘突出蔬菜特色、做强水稻产业、提升种养水平’为重点,就是要让每个区域都找到种业发展的‘金钥匙’。”林小琳表示,如今,这张蓝图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全区汇聚维吉特、绿亨、惠尔稼等优质种业企业21家,年良种生产能力达1000余吨,种业年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一核三区”不仅是空间布局,更成为西青种业集聚发展的“动力矩阵”。
建强“软硬”支撑,筑牢种业发展“压舱石”
种业振兴,基础设施是基石。2023年8月,辛口镇东淀蓄滞洪区启动,1.8万余亩农作物受灾。面对灾情,西青区农业农村委迅速行动,制定《东淀蓄滞洪区(西青区域)产业发展导则(试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灾后恢复项目同步落地。短短数月,1.86万亩小麦等粮食作物重新焕发生机,2433.74万株蔬菜育苗移栽田间,3945.345亩受损棚室完成维修重建,东淀蓄滞洪区生产能力全面恢复至灾前水平。
这只是西青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通过连续多年实施设施农业建设与老旧棚室更新方案,全区设施农业棚室面积达1.96万亩,新建12个设施农业园区。“硬件”升级带动“软件”优化,如今的西青,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良种仓储条件持续改善,为种业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让“西青种”更具竞争力。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支撑下,西青区2025年推介农业主导品种11个、主推技术4项,建立示范基地2个、培育示范主体30个。沙窝萝卜杂交品种选育持续突破,85个亲本自交材料稳步继代;水产苗种繁育成果丰硕,2025年孵化各类苗种6.61亿尾;谷力农业科技蛋鸡养殖项目实现智能化控制,科技让“小种子”迸发“大能量”。2025年,西青区新增登记审定品种10个,“津番六号”番茄在京津冀擂台赛中斩获二等奖,“神州一号”甜瓜、“一糯208”玉米等品种在各类赛事中屡获殊荣,科技赋能让“西青种”的品质与口碑双提升。
聚焦企业需求,激活种业创新“源动力”
“从落地到投产,政府的服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天津绿亨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为民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落户西青种业企业的心声。2024年,绿亨实业落户张家窝镇后,在政府“1+2”包联机制的助力下,88亩数字化蔬菜种子试验基地迅速建成。“1名处级干部包联+1名工作人员跟踪服务”,让企业审批、备案、补贴申请等手续一路畅通;政府协助建设的蔬菜种子研发中心、种子资源库,更让企业的优良品种筛选与杂交选育试验有了坚实基础。
把种企放在“C位”,是西青区推动种业振兴的核心思路。针对重点种企,西青区创新推出“企业包联+审批联+后续服务”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包联干部深入企业调研30余次,精准掌握生产经营需求;在种业许可证办理中,创新房产异地互认机制,解决维吉特种业公司“无本地房产”的难题,承诺审批与政府备案机制大幅压缩办理时限;企业落地后,服务清单动态更新,难点问题实时响应,让企业安心搞科研、拓市场。
优质服务换来了产业集聚的“强磁场”效应。2024年,西青区新增种业企业4家,绿亨种业、南澳种业建设项目纳入蔬菜产业集群;惠尔稼种业的花椰菜种子出口规模突破15吨,覆盖亚非欧美多个区域。“我们不仅要让企业‘走进来’,更要助力企业‘走出去’。”西青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林小琳表示,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西青正成为种业企业发展的沃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